行业回暖投资人都在出差路上,ChatGPT携大浪来袭淘沙继续
原标题:行业回暖投资人都在出差路上,ChatGPT携大浪来袭淘沙继续
2023年的一级市场热潮,比预期中来得迅猛而热烈,面向VC/PE(风险投资与私募股权投资)的大会近期密集召开。
日前举行的联想创投2022/2023 CEO年会上,一位被投企业人士在现场乐呵呵表示:“很久没有这么热闹了,简直像参加了一场发布会。”
喧嚣之下,也有行业人士冷静而审慎。一位AI(人工智能)投资机构人士表示,ChatGPT的确带来了行业热度,但这热度里面可不一定有面向所有人的投资机会,大的机会仍旧被掌握在实力巨头那里。
在多位投资人看来,行业回暖是喜事,回归本质是难事,知易行难,长路漫漫。
行业回暖
清科创业与投资界主办的2023投资界百人论坛上,清科创业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倪正东回顾了过去三年一级市场的状况——很不容易,甚至2021年2月5日的快手上市已经是过去三年投资圈的最高点了。
2022年在倪正东看来,是整个行业最艰难的一年,其中有一段时间,整个投资圈陷入半停滞状态,行业投资金额也下降了36%,直到今年春节后,情况才开始好转,投资人也开始密集出差,直到正月十五前后达到了小高潮——“你约北京的投资人,他们在上海、香港,你约上海的投资人,他们人又在北京。”
整体来看,倪正东认为整个行业传递出的信息与情绪已经开始向好,大家的信心逐渐回来,但即便如此,未来仍存挑战。
一方面,美元基金的募资仍受很大挑战。2022年三四月份,红杉中国与高榕完成新轮美元基金募资,如今回看,在倪正东看来,那个时间点是最好的。在此之后,即便是很头部的机构也难以完成美元基金募集,找美元LP(有限合伙人)甚至更难了。募资不易,投资自然也收紧。更关键的是,美元基金所投项目的退出之路依然扑朔迷离——赴美IPO还是赴港IPO?还是要打一个问号。
美元基金之外,人民币基金同样面临着很大挑战。倪正东称,2022年整个股权投资市场募资2.2万亿,其中70%以上的钱来自国资,这个现实与以往历史都不一样。LP性质变了,诉求也发生了变化,今天中国股权投资市场约束条件、边界条件可谓是前所未有地多。
总之,倪正东称,不管美元基金还是人民币基金,大家的投资收益回报都将会收窄,曾经有些最牛的VC基金,其一期二期都是15倍至20倍的回报,如今,这样的情况可能一去不复返。
即便面对如此挑战,倪正东认为,行业还是要保持冷静、保持务实。过去机关枪似、撒胡椒面式的投资方式在今天或者未来五年十年都将不再有,当下更适合的是“狙击手式”的投资——投一个,算一个。行业也逐渐步入一个健康的现象——全民PE、全民VC、全民天使的时代过去,剩下的往往是最具生命力的投资人。
门槛变高
在第一财经记者约访投资人群体过程中,多数对象正奔波在出差的路上——北京、上海、杭州、香港,他们在密集地排会、看项目、商讨。热度在回温,门槛在变高。一位投资合伙人表示:现在做VC越来越难了,技术门槛越来越高,技术咨询费动辄上千上万。
倪正东也认为,今天行业已经不像十年前,投移动互联网就是大赛道,也不像五年前投芯片就是大赛道,投医疗是大赛道。即便是最牛的投资机构,也不可能一个赛道通吃。投资门槛越来越高,不再是赢者通吃,更多的机会给予了真正有能力的投资人。
高技术门槛的一个具体案例,便是当下正火热的ChatGPT及其所代表的生成式AI。自去年下旬ChatGPT引发讨论、至今年相关概念在国内一二级市场大规模爆发,大批投资人与创业者涌入该赛道。如发布“英雄帖”的前美团联合创始人王慧文、出门问问CEO李志飞,刚刚宣布完成来自启明创投领投天使轮融资的前京东技术委员会主席周伯文等。
冷静之下,更多的投资人在对比中国人工智能项目存在的差距、可追赶的方向、可突围的赛道。差距方面,尤以算力为甚。
云九资本执行董事沈文杰表示,ChatGPT展示内容的高效性和其“内嵌”的服务模式会推倒、重建很多商业模式。算力成本可能是当下最棘手的问题,算力的总需求肯定会被推到远超当下全部的程度,需要算力+算法+商业模式共同解决这个问题。
联想创投判断,未来10年将有百倍的算力需求,大算力将是未来社会发展和国家竞争的重要基础。随着AIGC相关应用的加速普及与人机交互、元宇宙等新技术新场景的诞生,将催生出对算力巨大的需求,快速带动新计算架构、新技术的突破,国内算力相关企业将迎来行业之春。
ChatGPT爆火之后,一位人工智能领域科学家发了条朋友圈称:VC都在指望他们的猪都能飞起来。他称:说句冒犯的话,新的人工智能时代,我们不要忘了英伟达在该领域所扮演的如此重要的角色。中国有50家做AI芯片的厂商,所有人加一起,所做的软件层面,也抵不上英伟达一家。我们过去两年都在做大模型,但是我们的瓶颈在于庞大的算力差距。
该科学家称,企业在招募深度学习的研究者时,如果你说你们公司只有两百块A100(NVIDIA A100 Tensor Core GPU),人家理都不会理你;但你如果说公司人均200块A100 ,对方还有可能考虑一下。但如今 A100也不再卖给中国了。
除了算力问题,云启合伙人陈昱表示,ChatGPT背后的质变是工程上的创新,模型参数量规模扩大导致的质变,人工反馈是ChatGPT脱颖而出的根源。他称,“有多少人工智能就有多少人工,这句话已经不是行业内的秘密。”训练大规模语言模型,需要大量人工做数据清洗和标注,还需要得到人工反馈,使得语言模型更贴近人的语言习惯和拥有正确的价值观。
陈昱表示,“AI大模型是躺在钱堆上的赛道。从买算力,到顶尖AI工程师的雇佣,再到数据的收集、标注和评估(反馈),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起步创业的话5000万美元是够了,但如果长期来说,融资量得到3亿-5亿美元这个规模,才能叫真正上了牌桌。这和当年的自动驾驶很像,对融资的要求特别高。”
技术为本
不论是芯片、算力,还是工程创新,如今的投资赛道竞争已然布局比拼底层技术实力的阶段,不再是过去靠堆砌人力与资本即可达成规模效应的年代。
中芯聚源合伙人兼总裁孙玉望在ChatGPT上看到的是底层技术:将来对大算力芯片的需求会大幅度提升,AI1.0的时候可能要一片,AI2.0时就要五片甚至十片,大算力芯片就是一个很好投资机会。
在基石资本董事长张维看来,硬科技是长达十年的投资主题。如行业所见,半导体行业起起伏伏,2021年供不应求,2022年全球半导体过剩。但总体来讲,中国半导体行业是在增长的,原因在于半导体已经成为地缘政治的一部分,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行业,从来不是完全自由的市场,面对现有的机遇挑战,仅仅依靠市场力量是不可能成功的。
英特尔公司首席执行官帕特·格尔辛格(Pat Gelsinger)此前表示,过去五十年里,油田的位置决定了全球地缘政治。未来五十年,地缘政治将由科技供应链和芯片在哪里生产决定,就是这么重要。芯片设计巨头高通公司高层也表示,企业数字化正在加速,未来万物联网,全球需要更多芯片产能。
因此在张维看来,半导体是否过剩并非核心问题,问题的核心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离不开半导体技术——无论是人工智能、万物互联,还是基因编辑、航空航天,都需要强大的算力,而外部环境将进一步迫使中国在所有科技领域谋求自主可控,进一步迫使中国以举国体制解决创新问题。同时,当一项投资吻合科技进步趋势和政策引导的双重影响时,其估值亦将脱离传统财务模型。
正如2022年,即便整个二级市场震荡如斯,但优秀的半导体企业估值仍然很高,张维认为,即使有些企业错杀,但今年一定会有复苏的时候,如英伟达今年就上涨超过60%。所以,这些问题是认识中国硬科技投资的重要底层逻辑——投资半导体要敢于逆周期。
成立二十多年的清控银杏基本一直在做硬科技,清控银杏创始合伙人、联席董事长吕大龙与清控银杏董事长在2021年10月做了一个决定——2022年停止投资一年,“一枪没发”。也是在这一年,清控银杏确定了2023年的投资逻辑——做硬科技的,就是要解决中国供应链卡脖子的问题,一点一点解决这些问题,企业把它慢慢做下来,之后我们给钱,陪伴企业成长。
“我们在过去20多年证明了要真正做自己擅长的东西,跟着风口跑,即使上市也没有赚多少钱,”吕大龙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