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

ChatGPT的冷思考:中美企业创新与科技未来

  ChatGPT的冷思考:中美企业创新与科技未来(图1)

  文|曹钟雄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 数字战略与经济研究所所长,经济学博士

  ChatGPT引爆全球AI智能的变革,微软首席执行官萨蒂亚·纳德拉认为,其技术影响堪比工业革命。人工智能是未来科技创新的主航道,也是将催生世界级企业的沃土。

  尽管我国在数字经济加速追赶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要从ChatGPT看到我国与美国在科技企业、算力、算法、创新资本等方面的差距,卡脖子的不仅仅是硬件,还有更多的“无形的手”,中美科技差距的基本面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转变。

  但在科技创新发展的时代命题中,我们总是习惯于做“单项选择题”、“非此即彼”的判断题,在具体工作层面,往往对党中央提出的“新型举国体制”、“资本无序扩张”、“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生态”等不能准确把握,有片面认识的倾向。从ChatGPT的“爆红”看,我们要处理好科技创新的几大关系,即政府与企业的关系,硬科技与软技术的关系、大企业与科创企业的关系、创新资本与企业资金的关系。看清差距,鉴证彼此,方能见自己、见天地、见未来。

  同时,科技创新要“善用、重用、巧用、敢用”新力量,找准支撑中国科技创新的支点。善在“大企业、民企”上发力、重在“软技术”上着力、投在“算力”上助力、敢在“创新资本”上借力。

  ChatGPT的冷思考:中美企业创新与科技未来(图2)

  一、ChatGPT引爆全球AI智能的变革

  无论如何,ChatGPT把人工智能的发展又向前推进了一步,人工智能仍然是未来科技变革主航道,将催生出世界级的大企业。

  黑洞般的ChatGPT让全球用户趋之若鹜。ChatGPT是美国人工智能公司OpenAI开发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ChatGPT推出以来,两个月内用户超1亿,创下了互联网最快破亿应用的记录,而TikTok花了9个月,脸书用了两年,Instagram花了30个月。

  ChatGPT技术扩散堪比工业革命。微软首席执行官萨蒂亚·纳德拉表示,现阶段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已经可以用“指数级”来形容,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扩散堪比工业革命。微软将ChatGPT视为新一代技术革命,将ChatGPT整合进Bing搜索引擎、Office全家桶、Azure云服务、Teams程序等产品中。埃隆·马斯克则声称感受到了AI的“危险”。

  人工智能领域将催生世界级企业。OpenAI CEO山姆·阿尔特曼曾预测,AI大模型技术,将成为继移动互联网之后,未来最大的技术平台;而以聊天机器人为界面,加上图像、音乐、文本等多模态模型的发展,将诞生世界级大型企业。ChatGPT是生成式AI的一种形式,Gartner《2022年度重要战略技术趋势》将生成式AI放在了第一位,并预测到2025年,生成式AI将占到所有生成数据的10%(目前还不足1%)。红杉资本预测,生成式AI有潜力产生数万亿美元的经济价值。

  二、ChatGPT之外的技术变革,美国亦并未失速

  在最近100天左右的时间里,除ChatGDP之外,美国在核聚变点火、室温超导等人类重大科技领域都取得了“里程碑式的成就”,呈现“百日科技变革”现象。

  ChatGPT-信息革命突破。人工智能是计算机学科的一个分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被称为世界三大尖端技术之一(空间技术、能源技术、人工智能)。计算机在学习和“实践”方面难以学会“不依赖于量变的质变”,这也是人工智能研究梦寐以求的东西。ChatGPT通过“大数据+大算力+强算法”,构建了一种大型自然语言模型,让人们在人工智能生产力的转变上又往前推进了一步。

  核聚变-新能源突破。12月5日,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实现了“核聚变点火”,美国能源部宣布“里程碑式成就”:世界首次激光核聚变点火成功。自人类1951年第1颗氢弹爆炸实验成功以来,人类一直探索“和平”利用核聚变。在可控核聚变领域,业内有一个著名的「50年悖论」:距离实现可控核聚变永远只有 50 年。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证明了“不受控的核聚变”是可以实现的。

  室温超导--新材料突破。3月7日,在拉斯维加斯举行的美国物理学会会议上,纽约罗彻斯特大学研究团队宣布:在室温超导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早于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Onnes发现汞(水银)在4.2k附近电阻突然下降为零,他把这种零电阻现象称为超导电性。目前,在低温超导领域,全球仅有少数几家企业掌握低温超导线生产技术,主要分布在美国、英国、德国、日本和中国。长期以来,“只有在极冷的温度或超高压力下才能观察到超导”,如果在室温条件下实现超导,毫无疑问开启了一场新的技术革命。

  近年来,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不少进步,如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移动支付、游戏技术集群等垂直领域,在实际应用方面也已经逐步成熟,以华为、腾讯、阿里为代表的中国科技企业逐步具备和美国巨头竞争的能力。但ChatGPT等的出现,一夜之间,让中美数字经济的差距又拉开了一大步。

  ChatGPT的冷思考:中美企业创新与科技未来(图3)

  三、从ChatGPT领域看中美差距:卡脖子的不仅仅是硬件,还有更多的“无形的手”

  近年来,美国对华政策始终放不下将中国视为所谓“战略竞争对手”,在科技方面,美国不仅用“脱钩断链”举国之力极端遏制我国科技企业,还诱拉一些国家组建遏制中国的小圈子,“高度院墙”企图围堵中国,迟滞甚至阻碍中国发展。

  1.科技企业的差距。

  根据OpenAI官网显示,这是一家致力于人工智能研究的非营利机构。如果只是简单地将OPenAI定义为创业企业的话,可能只说对了一半。这家企业的创始人包括马斯克和彼得蒂尔等,同时又背靠微软。可以说整个硅谷的资源都被调动起来聚焦到ChatGPT身上。2015年,OpenAI首席科学家Ilya Sutskever 还是一位年轻的计算机科学家,正在专攻深度学习时,收到Y Combinator 总裁 Sam Altman 给他发了一封电子邮件:「Hey, let’s get dinner with some cool people.」就这样,Ilya 与 Greg Brockman(Stripe 联合创始人)、Elon Musk 和其他有影响力的人物吃了一顿晚饭,提出创建一个新的人工智能实验室。于是一家非盈利的机构OpenAI诞生了,今天,它已成为了全球AI领域重要领导者之一。

  2.算力差距。

  数据显示,ChatGPT的总算力消耗约为3640PF-days(用每秒计算一千万亿次,需要计算3640天)。三年前,微软的Azure云服务为ChatGPT提供了一台由超过1万枚英伟达A100 GPU芯片的AI计算集群,为其提供超级AI算力支持。业内一种公认说法是,1万枚英伟达A100芯片是做好AI大模型的算力门槛。目前我国厂商拥有的GPU主要是英伟达中低性能产品(如英伟达A10),拥有超过1万枚GPU的企业不超过5家,其中,拥有1万枚英伟达A100 GPU的企业至多只有1家。

  3.算法差距。

  ChatGPT使用的核心技术之一是Transformer,它是近几年人工智能技术最大的亮点之一。它来源于2017年的一篇科研论文《Attention is all your need》。该论文在科技企业拉动下实现了从核心代码到平台,到具体应用的价值实现。在算法上,除了Transformer以外,美国还有一家由Open AI前员工和一家语言人工智能系统的制造商创建的AI研究公司—Anthropic正在开发一款名为Claude的聊天机器人。此外,美国还集聚着Bert技术、Character.AI、人工智能文本转图像模型Stable Diffusion(开发公司Stability AI)、AI21 Studio (开发公司AI21 Labs)、AI绘画工具Jasper等一大批的人工智能创新新星。

  4.科技资本的差距。

  强大的资本助力是ChatGPT飞速发展的原因之一。在OpenAI LP成立四个月后,微软就对其进行了10亿美元投资。此外,OpenAI 同年还获得了来自Khosla Ventures、Reid Hoffman Foundation、Matthew Brown Companies的投资。在2023年的融资计划中,微软将再次向OpenAI进行100亿美元投资。根据投融界研究院统计,2022年我国创投市场公开披露融资事件4591起,融资总额8785.43亿元人民币(折算美元也就1000亿美元出头)。OpenAI单次融资规模就接近我国一年的融资总额的十分之一。

  四、从ChatGPT大爆发看,要处理好科技创新的几大关系

  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但在科技创新发展的时代命题中,我们总是习惯于做“单项选择题”、“非此即彼”的判断题,在具体工作层面,往往对党中央提出的“新型举国体制”、“资本无序扩张”、“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生态”等不能准确把握,有片面认识的倾向。要处理好影响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创新的几个重要关系。

  一是,如何看待政府与企业—科技迷航时代,科技冒险靠企业,更多的是靠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是规划不出来的,也不是买来的。当前全球变革过程中,很多技术已经进入了一个瓶颈期。正如上文提到的可控核聚变、恒温超导、人工智能,这些领域已经发展了几十年,都没有彻底地实现突破。这些领域还需要去探索更多的科技路线,还需政府给到企业更多支持和空间鼓励企业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去科技冒险。技冒险就需要科学家、企业家们去投资。正如ChatGPT一开始只是企业家们共同投资一个“非盈利性机构”,初衷就是不考虑赚钱,只是为了防止哪一天Google的“DeepMind 作恶”,并推动 AI 进步造福人类。

  二是,如何看待硬科技与软技术的问题—数字科技发展中,软技术成为驱动硬科技创新的关键力量。随着大国博弈的发展,卡脖子等一系列命题的出现,进一步提升了我们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可以说是讲科技创新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通常我们一提到卡脖子,就是芯片、光刻机等硬科技、强制造的领域。当从ChatGPT的发展看,操作系统、算法模型,全真互联技术等,或者说软技术、底层技术、平台技术,同样也是科技创新的关键,甚至是处于一个统领状态。正如苹果一样,苹果的发展是由一个操作系统牵引带动的生态革命。当前,软硬互促、共生、共进的数字经济生态路径日趋清晰,以ChatGPT的人工智能,正在驱动高性能计算机、高性能芯片等的发展。

  三是,如何看待大企业与科创企业—算力时代,大企业支撑科创企业的大未来。早于2002年,习近平同志在《福建日报》发表署名文章《研究借鉴晋江经验 加快构建三条战略通道》中就强调,“正确处理做大做强企业与发展中小企业的关系”。这几年,随着科技企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各界存在一些对大企业的各种声音和争论,如垄断问题、规模问题等。个人认为,不能简单地以企业规模大小去判断一个企业是否存在垄断。ChatGPT的发展正是大企业和科创企业协同创新的最好案例,微软的算力科技输出,支撑起了ChatGPT 45PB数据量、1700亿参数的大规模训练。美国市场研究机构TrendForce测算称,处理1800亿个参数的GPT-3.5大模型,需要的GPU芯片数量高达2万枚。这种超级算力,一般的大企业都难以承受,更别说中小型科创企业。可以说,没有微软,也就没有ChatGPT。同时,大企业也看重创新型企业之间的技术迁移和生态融合。如微软除了在硬件和AI上加大研发投入,还出手收购多家游戏技术公司,成为游戏技术行业“百臂巨人”,规模上仅次于索尼和腾讯。背后看中的就是游戏技术与人工智能、机器人等前沿科技结合的巨大效应。

  四是,如何看待创新资本与企业资金—人工智能时代,科创资本健康发展成为科创“活水”。数字经济时代不再是资本原始积累时代,经济关系更不是小农经济,科技创新呈现出指数级增长,摩尔定律从芯片已经转换到算力。企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更加需要创新资本去助力和实现企业的快速增长。大模型需要数据采集、人工标注、模型训练等,这些软性成本难以简单计算,生成式AI的投资规模通常高达百亿元。ChatGPT起步就是融资10亿美元,短短的7年时间,最新融资规模已经100亿美元,正是这些创新资本推动企业锤炼技术、开展大规模海量数据训练,才推动了“人工智能的突破性变革”。

  ChatGPT的冷思考:中美企业创新与科技未来(图4)

  五、寻找支撑中国科技创新的支点,奔赴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创新的“科创中国”新征途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还在科技追赶的道路上,但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的科技创新还在加速当中。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面对AI领域的“科技大爆炸”,我国要抢占全球科技与产业发展制高点,在加大硬科技创新、关注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要“善用、重用、巧用、敢用”新力量,找准支撑中国科技创新的支点。

  善在“大企业、民企”上发力。大企业无论从整合资源能力、资金实力、技术先进性、人才吸引能力等方方面面都比中小企业强。此外,大企业还能发挥其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中枢作用。在国家科技竞赛、重点科技突围、基础科技攻关等领域,我们更要用好少之又少的大企业,特别是诸如华为、腾讯、阿里、比亚迪等民营科技龙头企业。

  重在“软技术”上着力。毫无疑问,在当前再工业化的全球态势下,强调制造业,突出硬科技,保障供应链产业链安全上,我们要花大力气。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领域,软硬协同发展中,“软件定义一切”“算法定义一切”,都是由“操作系统”、“大型语言算法模型”、“游戏技术集群”、“云计算基础平台”、“隐私计算”、“边缘计算”等软技术领域作为创新统领,软技术驱动硬科技创新发展。硬科技都是为“软技术”发展提供关键零部件和硬件接口,围绕“软技术”供应链的需求进行创新。“软技术”才是科技创新的弯道超车、换道超车的 “黄金赛道”。

  投在“算力”上助力。全球加速进入数字经济竞争时代,数字技术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也是各国竞争的焦点和大国博弈的主战场。当前,数字经济正在聚焦人工智能、算力算法的主赛场进行博弈。算力不仅是数字经济的核心生产力,更以科技雨露“润物细无声”地服务着各个领域。作为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的底座,算力需要大投入、重投入。否则,科技创新成为“空中楼阁”。

  敢在“创新资本”上借力。“依法规范和引导我国资本健康发展,发挥资本作为重要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发展科技,特别是科技产业,离不开资本的作用。我们不仅要鼓励民营资本、社会资本发挥重要作用,也要更多利用国际创新资本。在大国科技博弈日趋剧烈的当下,要用好国际创新资本的资金和技术,整合国际资源和网络为我所用。当前,对待资本关键是一个“敢”字,我们在科技创新领域“不仅要打开绿灯,还要大开绿灯”。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登录 注册 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