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君浩谈ChatGPT:看起来很好,但经不起推敲
随着聊天机器人ChatGPT的爆火,社交媒体上关于类似人工智能工具的讨论层出不穷,这对科研人士来说意味着什么?中国科学院院士褚君浩肯定了ChatGPT展现出的能力,但认为其在物理研究中暂时发挥不佳。
在2月18日举行的科创中国数字经济技术创新峰会上,褚君浩院士接受澎湃科技( www.thepaper.cn)采访,谈到了对ChatGPT的看法和感受。
2022年末,ChatGPT一经推出就在全网引发了广泛讨论,这款由OpenAI推出的人工智能聊天工具能够学习和理解人类语言,真正像人类一样聊天,还能根据上下文进行互动,甚至能完成撰写文案、翻译、写代码等任务。与此同时,ChatGPT的回答也存在很多事实错误,甚至在长时间聊天后给出反常回复。
褚君浩表示,在GPT三个字母中,字母G代表Generative,可以产出内容,字母P代表Pre-trained,预学习,这两个单词很好地概括了聊天机器人由大量数据训练,而后自主产出内容的特点。他表示,目前市场上大部分机器人都不具有智能化特性,例如商场的引导机器人其实是预先进行了程序化设计,而不能通过环境、人为等因素变化进行反应。ChatGPT的普及将为日常生活带来更多可能性。在未来,结合ChatGPT的特性,实体机器人也会有更多功能,更加接近“智能”一词。
但是,褚君浩也表达了对人工智能的一些担忧。他说,虽然目前已经有很多学生利用机器人写论文,但他所在的物理学科,论文需要大量实验和研究数据进行支持,ChatGPT在此类环境下并不适用。此外,他在使用ChatGPT时发现,由于AI的训练数据仍停留在2020年,导致其并没有吸取很多新的科技发展成果,使得ChatGPT暂时在理工学科发挥不佳。
“我问ChatGPT,褚君浩在半导体方面有什么贡献,它回复了一篇文章,看起来写得很好,但经不起推敲。”褚君浩说,“这类回答很难保证真实性,内容依然需要人类进行甄别。未来我们一定生活在一个智能化的世界,但同时,推进规范化和加强监管也是必要的。”
从日常生活、学术研究的角度看,ChatGPT让人“又爱又恨”,而作为企业和政府,则从不同视角有一些新的看法。
在科创中国数字经济技术创新峰会上,海尔数字科技总经理谢海琴对澎湃科技表示,这类通用模型给了企业一个很好的AI“底座”,但产业应用的训练或准确度要求与日常应用不同,可靠性、准确度是企业关心的问题。
“ChatGPT在日常使用中,或许有人可以打个60分、70分,但这对于企业来说是不够的。”谢海琴评价道,“未来通过ChatGPT这类人工智能增加产业场景的应用,或是作为优化改进的助手,可能是很好的发展机会,作为处理数据的助理也是一个很好的遐想。”
科创中国数字经济技术创新峰会由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指导,“科创中国”数字经济科技服务团主办,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产业联合主办,上海区块链技术协会与上海长三角区块链产业促进中心共同承办。峰会以“科创中国”为引领,围绕数字经济的技术创新与应用,为社会各界提供交流平台,推进科技链、产业链、价值延伸拓展,增值增效。
在峰会上,数字孪生、工业元宇宙、区块链等概念也成为热门话题。
褚君浩表示,虚实结合,以虚促实,是元宇宙未来的重点。“以数字孪生为例,我们可以把很多场景数字化后放进虚拟世界里,不仅仅是游戏,很多实验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得到数字化的规律,然后在现实世界进行应用。”他说。
相较于建立一个包罗万象的元宇宙,褚君浩表示,场景有限、技术有限但具有实际效果的项目也很重要。他举了两个例子,一是在元宇宙中进行医学教学,学生在虚拟手术中可以清晰地了解人体结构,也可以看到手术失败的后果,这是现实世界无法比拟的;二是无人机的使用,可以在元宇宙中进行预先培训,从而使场地、时间等因素不再影响无人机飞行。
从赋能企业的角度看元宇宙,谢海琴表示,一是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构建和实际生产状况完全一致的模型,不仅可以培训新员工,还可以模拟危险环境下的工作;二是对于未来的研究和开发,改变工厂布局、增加大型设备、改进物流路线等过程都可以通过元宇宙进行优化。“过去可能我们只能等问题来了再改进,但现在我们可以在元宇宙空间里面进行仿真。这对于企业来说,价值非常高。”谢海琴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