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

ChatGPT重塑教育生态?周洪宇:关注背后伦理问题及风险

  “推进教育数字化不仅是落实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我们未来教育的发展必然趋势。但是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战略落实需要考虑到许多具体的技术和伦理问题。”由近期ChatGPT的爆红,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洪宇分享了关于新技术对于教育生态的冲击及应对的思考。

  “在教育数字化推进的过程中,我们要密切关注这一类重大教育技术的发展走向,要尽可能看清ChatGPT对教育带来的变化,认真思考人工智能给教育带来的潜在风险,并进一步探索如何有效地应对新技术对教育带来的冲击。”

  认识ChatGPT介入教育生态的潜在风险

  在周洪宇看来,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伴随ChatGPT介入教育生态,教育系统将迎来全新变革,要清楚认识到它正在颠覆我们对于自主学习、教师教学、学校课程、人才培养标准等方面的固有认识,新的教育生态正在被重新塑造。

  具体而言,对于学习者而言,ChatGPT可以提供个性化指导,并给予实时反馈和指导,为学习者自主学习提供有利条件;教师教学也将迎来诸多变化,例如ChatGPT协助教师备课,帮助教师迅速罗列课程的相关知识点,丰富教学内容,甚至参与作业评价;同时,技术变革对学校课程提出挑战——课程体系必须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技能。此外,传统的评价方式受到冲击,迫切要求重新定义人才培养标准。

  另一方面,也要清楚的认识到它介入教育生态的潜在风险,包括知识异化的风险、学生主体性异化的风险、教学过程异化的风险、数字伦理风险、数字教育治理风险等。

  周洪宇进一步解释称,知识异化的风险是指,知识的真实性难以分辨、权威性难以保证、加剧知识碎片化现象、危及人们对知识的信仰;学生主体性异化的风险是指,ChatGPT的发展可能导致身体隐退,容易消弭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极易导致学生创造性被遮蔽;教学过程异化风险是指,教学可能异化为单向度的知识传授,师生情感互动和情感生成受阻等;数字伦理风险包括数据泄露风险、部分教师失业风险、学术论文发表中的学术不端风险,以及ChatGPT可能会产生具有攻击性或有偏见的内容。此外周洪宇指出,ChatGPT作为国外技术,潜藏着跨国治理难题;对于用户使用ChatGPT的权责界定目前仍模糊不清。

  建议加强自主研发、加强管控

  对这些风险要如何应对?周洪宇指出,首先是要加强自主研发,加强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加快推出中国版ChatGPT,尤其要从教育自身出发,加强对ChatGPT同源技术(AIGC)在教育场景中的落地开发。同时不断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构建有效的数据管理机制,构建以数据为核心的标准规范体系。

  周洪宇强调,必须加强对包括 ChatGPT在内的人工智能的管控。回归育人本位,教师要承担好双重使命——一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塑造,二是关注学生高阶能力的培养。

  此外,周洪宇认为,亟须进一步提升师生自身的数字素养,以确保人们在享受技术便利的同时,避免沦为其附庸。ChatGPT背后的伦理问题已经刻不容缓。当务之急是要制定关于ChatGPT的一般伦理准则和法律法规,避免道德失范,推进所有利益相关者的道德自律。

  新京报记者 冯琪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柳宝庆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登录 注册 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