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

ChatGPT创业:狮子和土狼一起奔向光明

  ChatGPT创业:狮子和土狼一起奔向光明(图1)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阿尔法公社,作者 | 许四清

  ChatGPT独步全球,提供的创业机会盖过了iPhone3的出现以及抖音的出世,给创业者、投资人极大的想象空间。我们两周前组织的科大校友全球ChatGPT论坛吸引了8万人,一位师兄喊出了“经验主义的胜利”的口号,精辟地诠释了这场NLP(自然语言处理)革命性进步的本质。

  本文从创业者出身的投资人角度,看看技术来龙去脉,探讨一下我们的机会。

  ChatGPT的起源是2017年一篇题为《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的论文,论文首次提出Transformer模型。GPT3.5靠的是算力结合大量数据获取的相关性,取得了AI的革命性进步,相比之下,“理性派”的进展似乎显得慢了一步。

  Transformer一改串行方式,让语言处理能用并行处理完成,使得GPU这个“核武器”在语言处理上派上了用场,大幅提升了机器学习的效能,是NLP研究的里程碑。8位作者齐刷刷来自Google Brain,除了这篇开山祖师级的论文,Google Brain还提出了Tensor Flow这个著名的开源机器学习框架,随后推出了TPU,把机器学习的性能实现了数量级的提升。

  开疆拓土的Google做梦也没想到,几年后的2023年,一个创业组织OpenAI拔得了LLM(大语言模型)走向应用的头筹。

  更离谱的是,Elon Musk出资创立OpenAI的初衷是搞一个非营利、开源的平台,意在为全人类做贡献。没想到他退出后Sam Altman拿OpenAI来跟微软勾兑成了一个商业项目。Elon Musk扬言再创造一个WokeAI,意图唤醒人类真正掌握“危险的AI”。

  美国AI四大超级大国Google、Microsoft、Meta、Amazon分别在AI领域下注,试图实现AI突破并构筑核心竞争力。Google和微软的核武库异常强大,Google的功力不用说了,微软研究院更是业内AI翘楚聚集地,Meta(我还是习惯叫Facebook)在强化学习、NLP也积累不少,著名的图灵奖得主Yan LeCun(2018年图灵奖得主,同年得奖的还有Geoffery Hinton,被Google连人带公司连锅端去)主导了FAIR(Facebook AI Research), Amazon在NLP、AI用于深度挖掘方面也是功夫了得。

  怎么看,这都是一场重工业级的“核竞赛”。

  四国大战按部就班展开,大公司有天然的产业领袖焦虑症,尤其在未知领域的探索需要庞大资源,但资源摊了大饼,缺乏聚焦。反观OpenAI,几百号人孤注一掷,一针杵破天。应该说,这一场人NLP的进步,是创业者的胜利。

  下面我们分大模型、增值型垂直领域、应用型垂直领域三方面,分析一下国内创业者的机会在哪里。

  AI从不专属于大洋彼岸。国内百度、腾讯、字节、阿里磨刀霍霍,论人才和数据,同属世界级玩家。NLP的竞争进入了核大战阶段,除了比人才,还要拼GPU算力,国内坐拥过万GPU、数千GPU的应该有10家上下,足够参与全球竞赛。众所周知,中美互联网和技术的楚河汉界已经形成,ChatGPT甚至不对中国大陆和香港开放。由于内容的特殊性,中国的大语言模型及数据也会留在国内。从这点看,别人抢跑之后,我们的游戏照玩不误。这场“核大战”平台公司取胜应该没有悬念,留给创业者的机会不多。

  大平台都走开放路线,百度已经抢先一步做了文心一言,倒是为创业者留足了空间。

  LLM进一步激活了GAI(生成式AI)市场,相比国外,国内这个领域仍属蓝海。由于国内大平台起步慢,做垂直领域的模型更有机会弯道超车,比如文生图,拥有数10亿数据、搞30亿个参数,用300-400块GPU训练模型,个把星期也能完成,不断迭代,终将大成。

  一旦拥有了标注质量高的数据,后来居上超过StabilityAI、Midjourney完全可能。

  中国的科学家和产品经理的结合应该是全世界最好的,没有之一,再加上垂类经验和数据,凭借后期RLHF(Reinforced learning with Human Feedback),出现世界级玩家,至少独步国内,前景可期。

  文生图只是一个例子,各类靠数据、垂直领域的能力建立起来的中间层值得期待。

  有人会问,大厂的平台大资源多,会不会吃独食?大有大的难处,为了在平台之争中获胜,往往会争夺能力强的伙伴建立生态。国内外都如此。

  如果有中间层,一定有垂直模型的机会。有人计算过一个成本模型,如果提供收费服务,服务方支付给大平台的成本占收费价格的1/10,毛利可观,容得下中间层。中间商可以吃能力差价。

  有ChatGPT的能力加持,各种垂类的应用更新会像雨后春笋般出现,必将出现一次应用层的大迭代,也会出现一个代际更新。

  首先是墙外开花墙外香,中国产品经理像TikTok一样冲到全世界,在ChatGPT以及后续GPT的能力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做出最讨人喜欢的2C应用。

  其次是墙内开花墙内香,在中国本地的LLM平台上,汉界之内,不断推出面向本地的App,一场技术迭代,让商家机器客服不再胡说八道,让天下没有读不懂的文章,让阅读长文不再费力,让微信更好用,让AI成为助理,林林总总,不断超越想象。

  前两天,有师弟隆重向我推荐不用科学上网也能用的ChatGPT,打开一看, 居然是我们天使投资的句子互动,心中一喜。

  可喜的是,有能力认知者大有人在,这是一场快鱼吃慢鱼的游戏。

  摩拳擦掌的创业者,不必迷信大平台。大公司要考虑的事儿太多,人类社会发明的大公司治理结构,为大生产的效率服务,对创新有扼杀作用。有人说过大公司创新有两条路:一是公司对创新者不管不问只给钱,另外一种是团队坐在公司老大门口,推门即见面。两者都不多见。

  大公司更多靠兼并收购弥补自己创新的不足。

  高手的出现激活了市场。王慧文等激情未眠的高富帅级企业家振臂一呼,直接all in,企业家精神值得钦佩。然而创业机会难以穷尽,有行业和科研积累的创业者面临一个蓝海机会。

  《狮子王》里有一句响亮的台词:让狮子和土狼一起奔向光明吧!

  国内敢于冒险、愿意支持早期创业者的投资人也大有人在。中国具备美国以外最完备的风险投资市场和最大的资金规模,缺的是给第一笔钱的人。

  大潮来临,现在投资人比创业者更焦虑。

  最近兴奋得睡不好觉,创业者用各种AI知识和奇思妙想不断给洗脑,甚至投资人校友们开始组团投业界高段位科大校友,颇有硅谷种子投资的风范。

  这是一种好的躁动,让我们在疫情之后,找回了那种冲动的感觉。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登录 注册 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