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开启的AIGC新纪元与资本狂欢
似乎一夜之间,ChatGPT就成为了席卷国内互联网界的热词,#ChatGPT官网已无法登陆#、#ChatGPT有多靠谱#、#ChatGPT会不会使底层程序员失业#、#ChatGPT会取代人类一部分职业#、#ChatGPT让苹果急了#等话题相继登上微博热搜。技术风口之下,惊喜与恐慌共存。
相比于元宇宙的遥不可及,ChatGPT显然务实了许多,毕竟一个可以写论文、作诗、写代码等等的高交互系统,可比“虚拟现实世界”接地气也实用多了,所以它才会被广泛视为人工智能的引爆点。如今风口已来,除了微软,Google、百度等相继入局,各路资本相竞入场后,AIGC的商业化时代也在加速到来。
AIGC时代到来
上个月,Financial Times的一则报道在全球引起了热议,沃顿商学院的Christian Terwiesch教授用MBA题目测试ChatGPT,ChatGPT不仅顺利完成了测试,还拿到了A+的优异成绩,这也让一众人颇为震惊。
要知道的是,ChatGPT还在美国医学执照考试中达到近60%的通过率。连埃隆·马斯克都在推特上表示:“ChatGPT好得吓人,我们离强大到危险的人工智能不远了。”
相关话题席卷国内互联网后,大众对ChatGPT早已不陌生,这款OpenAI研发的通用聊天机器人,能力范围覆盖普通聊天、信息咨询、撰写文章、生成计算机代码、语言翻译等诸多领域,除了生成计算机代码,其余皆是日常生活中人们会高频接触到的存在。
也是因此,2022年年底上线后,ChatGPT便一路狂飙,5天之内拥有了一百万用户,UBS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ChatGPT在2023年1月份的月活跃用户数达到1亿,短短两个月时间里用户数量翻了百倍,成为了史上用户数增长最快的工具应用。
从事新闻职业的小鞠使用ChatGPT时,曾让其以“强盛集团迎接指导检查,公司董事长高启强陪同调研,检查组组长就扫黑除恶发表重要讲话”为核心写一篇新闻稿,ChatGPT不到一分钟便给出了成品,从下图不难看出ChatGPT撰写的稿件,无论是内容还是框架都十分标准。
ChatGPT的高度智能化,与它强大的AI训练模型及“内置大脑”密切相关。ChatGPT采用了Transformer神经网络架构以及GPT-3.5大规模预训练模型,可以根据海量数据和人类反馈不断强化学习,所以它在语言识别、判断和交互层面,以及计算能力、理解能力、甄别能力上才能如此出众。
这也是人们担心ChatGPT会取代人类部分职业的缘由,外界提出的十个有可能被ChatGPT取代的职业,分别是程序员、媒体工作者、法律工作者、市场研究分析师、教师、财务、交易员、平面设计师、会计师、客服,这些都是目前跟ChatGPT能力覆盖范围重叠度较高的职业。ChatGPT取代人类职业,与AI绘画问世时引起的“取代画师”这一探讨如出一辙。
在“AI作画是否会取代原画师”的争议中,有业内人士曾发表了一个看法,即画师们可以借助AI绘画寻找灵感方向和参考素材,并由AI生成初版作品,在此基础上再对作品进行精细化调整。这其中的核心逻辑是,现阶段人工智能或许能在绘画技巧和效率上拥有优势,但却很难取代画师绘画中的审美与思考。
如今的ChatGPT也面临着类似问题。戈利萨诺计算与信息科学学院计算与信息科学系博士Pengcheng Shi指出:“我认为ChatGPT绝对会影响交易方面。在一家投资银行,人们从大学毕业后,花两三年时间像机器人一样做Excel工作,现在你可以让人工智能来,但是,关键的金融和经济决策很可能不会被机器替代。”
无论是当下主打文字处理的ChatGPT,还是此前火爆的AI绘画,其实都属于AIGC这一范畴,即人工智能自动生成内容,可以将其视作是UGC(用户生成内容)和PGC(专业生产内容)的迭代,内容生成主体由人类向AI发展,确实会挤压一部分人的生存空间,但它最终指向的,还是数字内容生产的变革和效率的提升。
目前来看,ChatGPT并非是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它有自身的局限性和不完美之处,比如无法对信息和数据的来源进行核查,所以有时会给到错误的答案,也可能存在个人数据和商业信息泄露的风险。也就是说,ChatGPT、AI绘画等现阶段更被重视的仍是强大的工具属性,仍处于辅助人类进行内容生产的助手阶段,让人们可以将精力投入到更需要创意和思考的地方。
当然,未来ChatGPT会进化到何等形态我们尚不得知,从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对AIGC做出预测来看,未来其将从辅助人类进行内容生产的助手,进化到可以与人类协作的虚拟人形态,直至最终成为可独立完成内容创作的终极形态。但现在,诸如BuzzFeed等公司宣布使用ChatGPT来创作个性化内容,强调的都仍是“协助创作”。
对比来看,ChatGPT指向的应用范围比此前风靡一时的AI绘画更为广泛,所以,它极有可能带来一场AIGC商业化发展的变革,目前,ChatGPT已经开始付费探索,付费版起价为每月20美元。商业前景广阔,也是相关人工智能赛道成为热门投资领域的关键。
资本狂欢
无论是海内外,ChatGPT都在掀起新一轮的投资热潮,毕竟,没有人不想拿到一张通往AI时代的新船票。
近几日有消息称,微软已经解散了成立仅四个月的元宇宙应用团队,该团队约100名员工全部被解雇,由此来看,微软的重心应该是要向以ChatGPT为代表的AICG领域转移了。1月初就有报道称,微软正在洽谈向ChatGPT的开发机构OpenAI投资100亿美元,2019年微软向OpenAI公司注资10亿美元,后来又追加了20亿美元,三次合计投资近900亿人民币。
解散元宇宙团队的同一时期,微软宣布新的Edge浏览器和必应搜索引擎集成ChatGPT,这一消息公布后,必应的全球下载量一夜之间飙涨10倍,微软的市值也借此重回2万亿美元。这是自去年八月以来,微软首次与苹果一同位列2万亿美元市值俱乐部。
由此不难看出如今ChatGPT在金融市场的影响力。在海外,即便不是推出自己的AI产品,仅是宣布接入OpenAI,都能让金融市场纵情狂欢,Buzzfeed宣布计划使用OpenAI的技术协助创作内容后,股价暴涨120%,是一年多以来的最大涨幅。
不过,相比于风口狂飙的微软,Google版的ChatGPT,即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Bard就惨遭首秀翻车,“太阳系外行星的第一张照片由 JWST 拍摄”这一事实错误,让Bard这一被广泛看好的ChatGPT竞品威信大打折扣,也使得Google市值暴跌1100 亿美元。被Google员工评价“恐慌中匆忙推向市场”的Bard,目前似乎并没有支撑起Google对拼微软的野望。
国内市场目前仍没有ChatGPT竞品问世,不过相关投资也很火热。近日,原美团联合创始人王慧文在社交平台发文宣布进军人工智能领域,称将打造中国版的OpenAI,为此其设立了北京光年之外科技,个人出资5千万美元,资金占股25%,剩下75%的股份用于邀请顶级研发人才。发文中,王慧文透露下轮融资已有顶级VC认购2.3亿美金。
不过,对于王慧文的高调入局,市场不看好的声音居多,海通证券分析师郑宏达直言:“5000万美元够干什么的?大模型训练一次就花500万美元。”就做ChatGPT同类型产品这件事而言,资金是否雄厚确实是首要问题,毕竟去年一年,OpenAI预计亏损就达到5.44亿美元,仅每月的计算成本就达到数百万美元。
2015年,马斯克、阿尔特曼等六人联合创办OpenAI时,将其定位为非营利性机构,OpenAI诞生的初衷,是为了防止人工智能技术落入垄断企业手中,但随后,训练机器学习模型所需要的高昂成本让OpenAI的“非营利”初衷梦碎,这才有了后面微软10亿注资,OpenAI重组为有限营利企业的故事。
王慧文的不被看好和OpenAI的故事,侧面说明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国内版ChatGPT的问世,或许只能寄希望于互联网巨头,毕竟烧钱程度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准入资格。元宇宙概念火爆之初,入局数字藏品赛道几乎没有门槛,因为大多数藏品的成本可以用低廉来形容,而如今ChatGPT代表的人工智能赛道显然是截然不同的。
除了王慧文的入局外,百度和腾讯近日也传出了新消息,百度的ChatGPT项目名字确定为“文心一言”,英文名为ERNIE Bot,预计将在三月份完成内测,面向公众开放,同时,腾讯申请的“人机对话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专利获得授权。相较来看,已有成品的百度显然领先一步。
目前,百度在AI领域的技术水平和资金投入都处于国内一线梯队,生成式AI所需的深度学习框架、大模型等相关技术百度也均有布局,不过“文心一言”究竟成色如何,还是需要上线后再观察。
如果“文心一言”质量过关,其先发优势和头部效应或许会很明显,毕竟ChatGPT此类应用有一个特质,那就是“用的人越多越智能”,随着用户的使用和数据的收集,产品的系统和算法都将不断迭代。第一个吃螃蟹的自然会拥有大量的用户群体,而用户的积累则会反作用于产品的进化,以此形成一个正向循环。
ChatGPT去年年底上线时,国内市场普遍处于观望状态,直到春节过后,ChatGPT的爆红和微软的百亿投资,才让国内市场兴奋了起来,当然这个时间差并不算大,但如果要从2018年OpenAI推出了1.17亿参数的GPT-1模型算起,这个时间差就要另说了。国内起步晚且入局晚,想要迎头赶上OpenAI和ChatGPT,难度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