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

ChatGPT:云厂商的“流量密码”?

  微软豪掷100亿美元投资OpenAI,将ChatGPT捧上“神台”后,谷歌紧急推出同类竞品Bard,与其展开直接竞争。2月7日,微软又推出了由OpenAI提供技术支持的新版搜索引擎必应(Bing)和Edge浏览器,令其股价一夜飙涨。2月8日,谷歌Bard却因答题错误导致股价大跌,市值瞬间蒸发千亿美元。

  ChatGPT在资本市场上的大力搅动,甚至引发了监管的警惕。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AI产品究竟会成为各家大厂的“流量密码”,还是正在吹起的一场科技泡沫?

  微软谷歌,天然的竞争对手

  作为在全球公有云市场排名第二、第三的两大云厂商,微软和谷歌之间的竞争关系很早以前就已经存在了。从业务布局来看,二者的核心业务都包含搜索引擎、操作系统、云计算等。业务内容的高相似性,让其成为天然的竞争对手。此番“ChatGPT之争”,表面上看,只是二者在生成式AI领域的一次拉力赛。本质来看,依然是二者核心业务的激烈角逐。

  一方面,ChatGPT直接作用于微软的搜索引擎必应,有望开启人工智能搜索引擎新时代。微软首席执行官萨蒂亚·纳德拉表示,现阶段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已经可以用“指数级”来形容。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将彻底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这种技术扩散堪比工业革命。

  根据美国的一家网站通信流量监测机构——StatcounterGlobalStats统计的数据,2022年全球搜索引擎市场份额中,谷歌为92.42%,遥遥领先。微软虽然排名第二,但市场份额仅有3.45%。而如今,这种局面很有可能会发生改变。

  “ChatGPT将革命性地改变微软现有产品格局。ChatGPT强大的语义和上下文理解能力会让微软必应变得更人性化,从而帮助其实现对其他搜索引擎的降维式打击。”晟云磐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裁郝峻晟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分析道,“谷歌最早就是以搜索业务起家,可以说搜索业务是谷歌的根基。微软此番的强势冲击将对谷歌在搜索引擎领域的龙头地位产生很大威胁,这也是谷歌火速跟进最直接的原因。”

  另一方面,ChatGPT将带来微软ToB企业级软件的全线升级。不同于谷歌,微软最早是靠企业级软件发家,目前主要包括Windows、Office工具包、VisualStudio系列等。公开数据显示,Windows操作系统市场份额占比也长期保持领先位置。根据Gartner的调研,微软在全球办公软件市场的份额逼近90%。

  从Windows到Office,再到Azure云服务,微软在企业服务领域构筑了显著优势。郝峻晟表示,ChatGPT将为微软ToB软件增加更多样化、更丰富的辅助性功能,让其智能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也将帮助其企业用户实现降本增效、提升数字化水平。

  例如,未来Outlook或许可以自动帮助用户撰写邮件,用Teams开会时会有人工智能小秘书自动帮忙撰写会议纪要。料想这种智能程度的企业级软件将会极大地提升用户黏性,帮助微软进一步稳固企业服务市场的龙头地位。

  北京计算机学会数字经济专委会秘书长王娟对记者说道:“微软旗下的Office、Outlook等系列办公软件开启智能化服务,不仅驱动了微软整体架构体系的智能化升级,也是整个软件行业升级的标志性事件。”

  ChatGPT,微软云业务的流量密码

  作为数字底座、新型基础设施,云计算是微软和谷歌一切业务的根基。ChatGPT还有可能会对二者未来在云市场中的排名产生影响。

  微软最新财报数据显示,尽管收入增速持续放缓,但微软智能云(主要包括Azure、企业服务、GitHub和服务器产品等)在微软整体业务中已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有望反超Office成为微软第一大业务。

  “云业务依赖于用户和场景开发,ChatGPT带来的庞大算力需求无疑将为Azure带来新增量。”王娟说道。

  相较之下,谷歌云虽然仍维持着30%~40%的收入增速,但它与亚马逊AWS、微软智能云之间仍有差距。业内人士分析称,由于既缺少AWS的先发优势,又缺少微软云的历史积淀,生态建设也在起步期,谷歌云找到的差异化路径是,主打协同办公、数据分析、云上安全等PaaS/SaaS产品。

  如今,AI计算正在成为云大厂的新一轮竞争焦点。由于微软抢先一步打出“ChatGPT”这张王牌,谷歌虽在奋力追赶,却已然丧失先机。

  伴随开源生态的逐步繁荣,技术已不再是AI大模型的难点所在,重点是要做大量的模型训练。ChatGPT已经迭代至第三代,上线仅两个月,活跃用户突破一亿。用户越多,意味着数据量越大,模型训练量越大,迭代升级的速度越快。

  郝峻晟指出,这类技术产品通常马太效应明显,强者愈强,留给后来者的机会不多了。他认为,目前在云基础设施方面,微软与谷歌已无太大区别。未来的竞争焦点主要是如何在元宇宙、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提供更多排他性、独占性强的优势产品。微软更多的还是会聚焦在B端(如办公软件、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相关产品)以及游戏等相关领域;谷歌则在互联网领域的优势更明显,未来可能会在C端市场推出更多定制化产品。

  王娟认为,技术发展是一个长线行进、短线迸发的过程,占了先机也不一定就是绝对胜出。当下的内容生态中,微软的表现的确是更优的。AI大模型昂贵的训练成本促使微软与OpenAI建立了亲密合作的关系,也为云服务寻找到了理想的生态路径。但在大规模智能化云服务场景中,例如自动驾驶、智慧医疗等领域,谷歌仍然有自己的优势。

  AI计算,云厂商的新竞赛

  最新财报显示,亚马逊、微软、谷歌等全球头部云厂商的云计算业务均出现营收增速下滑的现象。这让他们急切希望找到新的突破口,打开增量市场。ChatGPT的全球爆火释放出一个信号:生成式AI带来的潜在繁荣或将再次提振市场对云服务的需求。对此,中外云厂商的态度有所不同。

  微软管理层在2023财年第二季度(即2022年第四季度)财报后的电话会议中说,微软正在用AI模型革新计算平台,新一轮云计算浪潮正在诞生。AzureML智能算力收入连续四个季度增长超过100%。微软的“云-企业软件-AI计算”三条轮动增长曲线浮出水面。

  谷歌同样加入了AI计算的竞争。谷歌首席执行官桑德尔·皮查伊表示:“我们最新的人工智能技术如LaMDA、PaLM、Imagen和MusicLM正在创造全新的方式来处理信息,从语言和图像到视频和音频。”显然,谷歌与微软态度一致,都将AI计算作为了争夺话语权的一个焦点。

  亚马逊作为一个典型的平台型企业,则是把重点放在为用户提供基本的公有云服务,如计算、存储、网络、数据库等上面,基本不触碰上层应用,把空间留给合作伙伴。对于ChatGPT,亚马逊给予了极高评价。据悉,ChatGPT已经被亚马逊用于许多不同的工作职能中,包括回答面试问题、编写软件代码和创建培训文档等。

  但这并不意味着亚马逊不重视AI计算这个风口。实际上,亚马逊AWS能够提供多种人工智能服务,包括AmazonLex、AmazonRekognition、AmazonSageMake等,涉及语音合成、自然语言生成和计算机视觉等多个细分领域,实力不容小觑。

  业内有观点认为,依靠强大的规模、利润和成本控制能力,美国云厂商正把竞争焦点带入下一个阶段:AI计算。AI计算需要大规模采购GPU算力。据估算,一次完整的模型训练成本超过1200万美元。如无法面对下阶段的高投入,中国云厂商就会存在掉队风险。

  也有观点认为,中美国情不同、云市场发展阶段不同,中国云厂商有自己的路要走。“ChatGPT仍是个不成熟的产品,目前炒作的意味更浓,未来能不能真正带来产业价值还是未知数。”信息通信业观察人士项立刚对《中国电子报》记者说道,“ChatGPT的运行将带来大量数据,这对云业务的确是有推动作用的。但它实际上只是一个语义识别的智能化应用,其开发者OpenAI也曾明言,预计2024年营收才能达到10亿美元。就现阶段而言,它对微软云业务的拉动作用非常有限。”

  他认为,经过了高速增长期,无论是亚马逊、微软、谷歌这些国际云大厂,还是像阿里云这样的国内云计算头部厂商,业务都面临瓶颈期,增速减缓是必然的。未来云业务的突破还是需要更多地与场景结合,挖掘真正能够带来产业价值、社会价值的机会点。

  狂欢之后,未来何去何从?

  2月8日,百度官宣大模型新项目文心一言。多位业内人士认为,百度最有可能成为最先推出媲美ChatGPT产品的厂商。2月9日,阿里巴巴也爆出了正在研发阿里版ChatGPT的消息。据内部人士透露,目前该模型正处于内测阶段,未来可能与其智能办公软件平台“钉钉”进行深度结合。此前,腾讯人机对话专利获授权,也传出了腾讯版ChatGPT即将到来的消息。

  然而,郝峻晟坦言:“中国厂商要想做出一款ChatGPT的产品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一方面AI大模型训练需要投入大量时间与成本,我们已经落后了;另一方面,中文语料数量远远小于英文语料的数量,而中文的模糊性也远比其他语言要高,这会造成算法在计算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根据国际市场研究机构IDC的分析,基于ChatGPT可能会诞生一批新的创业企业,但单纯依赖大模型无法为其提供持续的竞争力。垂直领域的数据、面向场景的模型优化、工程化的解决方案,才是将AI落地的根本,也是建立竞争优势的关键。未来可能的形式是部分企业提供基础模型,部分企业基于基础模型开发面向场景的AI应用。

  IDC中国研究总监卢言霞坦言,短期内ChatGPT对市场影响有限,长期来看这些模型甚至在3年以后会退出市场,真正的启示一方面在于语言模型的演进将推动通用AI的到来,另一方面在于大模型落地将推动AI开发范式的转变,促进产业链细分。

  “其实,ChatGPT的爆火带给我们的最大启示应该是:无论是云计算企业,还是人工智能企业,都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郝峻晟对记者说道。在他看来,微软在做云业务布局的同时,一直没有放弃在其他相关领域寻找创新点。正是由于其对人工智能的长期关注,对OpenAI的持续性投资,才导致了ChatGPT的横空出世。

  “三年前我就在低代码开发平台、聊天机器人上进行技术和团队的投入,现在刚好赶上了这波热潮,”郝峻晟对记者说道,“不要盲目跟风热点,必须先行一步,并且要有足够的耐心,在相关领域进行持续性投入,这样才能在机会来临时紧紧抓住。”

  “国内云厂商实际也在不断寻求应用场景、挖掘潜在客户群体,但如果没有真正的算力需求性技术生态和产业集群,就无法实现大规模的业务增长。ChatGPT虽然眼下非常火爆,但是行业落地和规模化应用之路尚在初期。”王娟说道。不过,她也表示,软件行业的智能化新时代已经拉开大幕,发展中的泡沫和弯路在所难免,但唯有不断创新,才能解决技术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

  责任编辑:张薇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登录 注册 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