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与言说|ChatGPT使日常语言视角的人类学更加重要
最近几年探讨日常语言视角的人类学,我有时也会对人工智能语言翻译的搞法了解一下。最近ChatGPT火大了,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也坐不住。人类学中有人用它来做专业题,向它提问,然后通过朋友圈发ChatGPT的作文,惊呼了得。也有很多同行用业内话题逗弄ChatGDP,或去调侃,让它的输出结果荒谬和好笑。例如,有人出题:“中国人类学如何能成为一级学科”。结果当然是全网笑声。
2022年末,上海复兴公园,来到这里活动的人,相互打着招呼。澎湃新闻记者 周平浪 图
多年来不时被新技术概念及其资本忽悠过的人,会本能认为这不过是资本的概念炒作。我完全认同这种“不过资本玩概念”的看法。但人类学人之中,确实少有人从专业的看家本领,即跨文化语言翻译和民族志写作的角度做讨论。
我前些日子看过几篇有关自然语言处理(NLP)的文章,心里倒是有些看法。我感到,人类学确实有人工智能无法取代的部分,这些部分与我们平时说的人类语言的真值性和差异性有关。就此而言,ChatGPT等人工智能,包括谷歌翻译等工具,很大程度上取代非创造性和工具语言性的工作后,人类学在日常语言视角下的民族志写作,更显出不可取代的价值。或者说,ChatGPT使日常语言视角的人类学更加重要。我以为,在AI技术进步的映照下,日常语言视角的方向,更应当成为人类学的重要着力点和支点。
道理不太复杂,对自然语言处理有所了解就知道。AI都称作“以自然语言处理为基础”,一般的读者读到此,就会放过所有更基本的问题,不再质疑所谓“自然语言处理”与人类语言表达之间的差别。
实际上,正是这个所谓“自然语言处理”显出AI不可能取代人类的心智-语言。AI的自然语言处理,实际是用算法派给人类语言的一些“语法”或规则。例如,将自然语言按照词向量派给词汇,如“猫”和“狗”的相似度(余弦相似度和距离相似度等)会大于“猫”和“人”的相似度。自然语言处理依赖于海量数据,或“大型语言模型被输入由数十亿单词组成的数据集,并基于统计概率,建立一个通常跟随前一段文本的单词和句子的模型”。这些文字集合的模型,就是翻译的语言和各种说明文或论说等。就当下的教育科研中,很多作文或论文是言之无物的“好词好句”或互相抄来抄去的文字而言,ChatGPT确实是能替代这些工作的一个好工具。甚至也能很好地胜过不少诗人的“作品”。
而在人类学领域,我们会认为,语言并不只是“话赶话”1这种跟随前一段文字的句子模型,语言的本质是它有关于现实世界的真或假的一面,写出“真”和辨识“假”正是社会科学的任务2。从日常语言视角人类学看,人类语言有“真”。这种“真”是与话说出的“土地”和生活形式等有关;这种“真”往往就近与“方言”和地方世界相连3。日常语言视角人类学的以上预设,使它与AI的自然语言处理虽然看上去只有毫厘之差,实际上却谬之千里。
总之,用AI的自然语言处理,你无法去建立话与世界之间的真关系。因为语言的真,是人的心智-言语-世界之间的关系,计算机对语言的真内容是不懂的。发现语言之真或实,是人类学田野调查的目标,将这种真以文本或其他媒介(如音像)呈现则是民族志的任务。
认识清楚AI的自然语言处理的基础,就知道它确实无法取代心智-语言。特别是,能从人类学角度认识到,差异的语言不仅是世界观差异,而是话语说出的那个世界的差异。这会使我们更坚定认为,在ChatGPT喧嚣之下,人类学的方向和能取得的成就是AI无法改变的。
写到这里,想起过去的一篇小文,其中有几段如下:
“十年前访问法国时,曾经在那里的乡下听一个修复古琴的师傅和制古竖琴者谈音乐时,说过一番与这里有关联的话。后来我写了一篇小文提到此事:
忘了是在谈到什么话题的时候,我听到他们讲出这样的话,‘(电子) 键盘的出现就是人类的末日’,我问他们这话如何理解。他们说了一堆,大概意思是:五音是要由乐师的耳朵来分辨的,乐师如同巫师,他在定五音的时候,是在与神交流,是从神那里听到五音。键盘则用算法将人与神的联系终止了,人再也听不到神的声音。”4
于是乎,可以联想到人类语言有AI算法不可替代的“通神”话音和话说。是否通神姑且不谈,人类说话中有真内容,它们是“自然语言处理”的结果不具有的。
注
1、此处的“话赶话”是指这个词的一种表面的、形式的意思。而在日常语言中,“话赶话”也是有“真”的,并非这种形式上的意思。比如说两个人因小事吵架,结果因为话赶话,越吵越凶。(来自林叶博士建议)
2、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计算机科学教授迈克尔·伍尔德里奇(Michael Wooldridge)说:“网络对什么是‘真’或‘假’没有任何概念。他们只是尽可能地写出最有可能的文本来回答所给的问题或提示。因此,大型语言模型经常出错。”ChatGPT太火,这些人却给它泼冷水,澎湃新闻记者 吴天一,2023-02-10 18:49 来源:澎湃新闻
3、方言的真理性,可举海德格尔晚期对德国方言诗人的研究为例。(海德格尔:《语言与家乡》,《思的经验》,陈春文 译,商务印书馆,2018,第146页)。海德格尔:《在通往语言的途中》,孙周兴 译,商务印书馆,2004,第210-211页。海德格尔:《黑贝尔的语言》,《黑贝尔——乡愁之魂》,《语言与家乡》,见《思的经验》,商务印书馆,2018。
4、朱晓阳,《法国的水泊梁山》,《金融博览》,2013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