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

微软Office重生,一万小时门票被GPT-4拿到了

  你永远不知道颠覆你的会是谁,这句话再次在科技界得到印证。

  一夜之间,传统办公软件们将面对GPT带来的降维挑战。

  3月17日,微软对Office进行了全面AI升级,发布了融合GPT-4能力的Microsoft 365 Copilot。

  微软Office重生,一万小时门票被GPT-4拿到了(图1)

  新一代的生产力工具就此诞生,根据微软发布会上的演示,每位Office用户都可以借助GPT的AI力量,让软件自动生成文本文档、PPT、电子邮件,乃至数据分析。

  尽管微软此前已经做过预告,但是这位“AI助手”的出场仍惊艳众人。

  微软全球副总裁、Microsoft 365全球事业部施洋(Jared Spataro)表示:“Microsoft 365 Copilot能够将大型语言模型能力与你的数据和应用相结合,将你的语言转变为强大的生产力工具。它标志着一个全新的计算时代,并将从根本上转变我们的工作方式。”

  Copilot 集成到了 Microsoft 365 的全家桶中,在所有 Office 的应用程序中都可以被召唤出来,包括 Word、Excel、PowerPoint、Outlook、Teams 等等。

  这让人们想起了微软当年的回形针小助手。

  微软Office重生,一万小时门票被GPT-4拿到了(图2)

  但绝不会如此简单:

  在 Word 中,你可以和 Copilot 共同进行写作、编辑、总结和创作。

  Copilot 可基于其他文件起草文档,比如基于 OneNote 中的笔记。这些 AI 生成的文本可以被自由编辑和改编。

  在制作PPT时,Copilot可以基于用户的输入内容自动生成PPT页面,并提供字体、颜色、背景等设计风格建议,并且Copilot还可以自动检测演示文稿中的错误和重复内容。

  微软Office重生,一万小时门票被GPT-4拿到了(图3)

  除了制作文档外,Copilot还具备了数据分析和智能管理能力。

  用户在Excel中处理数据时,Copilot可以自动处理复杂的公式和数据关系、自动分析数据内容,并提供可视化功能。

  在用户处理文件时,Copilot还将为用户提供文件管理和协作功能……

  如此的人工智能和如此的办公软件,将带来什么革命?

  对此,新京报记者孙文轩和书乐进行了一番交流,贫道以为:

  我们得到的不是一个工具,而是一个外挂,未来的内容创作者必须有创意,否则就只能被淘汰。

  微软Office重生,一万小时门票被GPT-4拿到了(图4)

  一万小时定律,已经从人类的成功方略,变成人工智能的成熟路径。

  ChatGPT或GPT4事实上是一个普通的编辑(人类形态)。

  较之过去只能从题库中选择答案、超纲或人类输入关键词(指令)不够标准,则无法正确提供信息的人工智能,更为完善。

  同时多模态的GPT还可以勇于更多的场景之中,成为人类的辅助外挂,而不仅仅是工具。

  在大模型,算法是基础,没有正确的算法,深度学习就可能偏科或学废。

  数据是深度学习和成长的关键,最大限度的占有、消化和“理解”数据,将能够让基于正确算法下的人工智能,成长更快,更具有人类的思考能力、逻辑能力。

  但依然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创造力,即成为更优秀的编辑,将各种数据组合的更为完美。

  因此,它或许从辅助工具变成辅助外挂,来帮助更多的内容从业者(不仅限于使用文字、表格、PPT或音视频制作)找到合适的人机交互和人机携手组合方式。

  微软Office重生,一万小时门票被GPT-4拿到了(图5)

  至少能帮助此类从业者从简单劳动中跳出,去有更多时间精力进行复杂劳动和深度思考,极大节约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ChatGPT和GPT4的出现,准确来说,是实现了一次深层次的科普。

  过去的人工智能,对于C端用户而言可望而不可即,诸如棋类上击败人类顶级选手的大热新闻,也缺乏一定的接近性。

  而ChatGPT通过聊天的方式,展示了在深度学习后具有一定思考能力的人工智能的形象。

  如果一定要说颠覆,也只是颠覆了过去智障的人工智能客服这一领域。

  它的科普价值,让人工智能破圈,也让人们对人工智能的前景和实现场景,有了更多的信息。

  当每个人都可以和人工智能实现人机交互的时候,过去基于材料进行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将通过和各类人、各类技术、各类场景下的交互,而指数级成长,完成属于人工智能的“一万小时定律”。

  具体到入GPT4的办公全家桶的价值,则是:

  微软Office重生,一万小时门票被GPT-4拿到了(图6)

  让办公应用有更多的实现场景和提供快捷工具,和此前通过云端提供一些便捷模板如PPT、公文、合同文本,来提高工作效率的意义差不多。

  换言之,再次扁平化用户查找和使用的过程。

  作者 张书乐,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中经传媒智库专家,资深TMT产业评论人,新出版有《自媒体写作从入门到精通》(清华大学出版社)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登录 注册 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