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有自己的GPT-4,也需要有自己的硅谷银行
最近科技圈发生了两件大事,一个是美国专业服务科技创新企业的银行,硅谷银行的倒闭,这个目前已经处于收尾阶段。另一个是OpenAI新一代大模型GPT-4的发布,相对前代GPT3.5又做出了不小的升级,支持语言图片视频多模态,10秒就能做出一个网站,很多大企业已经开始投入使用。
这两件事看似互相独立,实则有深度的内在关联,甚至跟美国金融科技霸权的维系,以及我国未来的发展都有莫大的关系。
首先来说硅谷银行。
虽然这场风波已经过去几天了,美联储已经出台了新政策保全储户的存款,而它也完全有能力执行(因为它能无限印钱),但不少人仍然坚信余波不散,认为接下来轻则引起金融危机,成为下一个“雷曼时刻”。重则拖垮美元的霸权地位,间接帮助人民币上位。
不过单从金融层面来讲,此事的影响大概率是有限的。
不同于传统的商业银行,硅谷银行只是一家服务于科技初创企业和创投机构的商业银行。别的银行面向所有人和企业做业务,而它基本上只收初创企业和创投机构的存款,转头再贷给(也可理解为投资)相对优质的初创企业。
简单来说,创投机构募集到钱之后存在硅谷银行,然后去找创业公司把钱投出去,创业公司也把账户开在硅谷银行,所以钱还在硅谷银行账上。
下一步比较特别的是,一般早期的创业公司不管是在中国还是美国,都很难从银行借到钱只能靠股权融资,也就是出卖股份换钱,但股份总共只有那一些,为了公司长远发展必须得省着卖,于是能拿到的钱就有限。
但是硅谷银行不一样,它会把钱借给早期创业公司。
从风险控制的角度,硅谷银行会借助创投机构的力量,既然投资机构认为你值得投资,你也通过了投资机构的尽职调查,那我认为你是靠谱的,即便你的成本收入各方面完全不符合传统银行的放贷标准,我还是可以把钱借给你。
从收益角度,硅谷银行除了会问你要利息之外,还会稍微问你要一点期权(不多,零点几个点)。这样万一你未来上市成为巨头了,苟富贵勿相忘,硅谷银行也会跟着上天获得几十上百倍的收益。
我身边有不少做科技创业公司的朋友都拿过硅谷银行的钱,据说通过硅谷银行的贷款额度,基本上可以等同于你的股权融资额度,也就是你手头的钱,行业俗称弹药量,可以直接翻番,这对于内卷激烈九死一生一将功成万骨枯的科技创业来说无疑是极好的。所以大家对硅谷银行普遍评价很高,很多科技公司后来做大做强了也还是愿意把钱放在硅谷银行。
当然啦,因为这些公司的账户都开在硅谷银行,一来二去所有募的钱融的钱借贷的钱还是在硅谷银行账上,还可以继续往外放,如此循环,这使得它可以放出很高的杠杆倍率,反复印钱扶植初科技创业企业,成为了美国科技创新发动机的重要一环。
另一方面来说,正是因为硅谷银行这种在科技创投圈的专业属性,内循环属性,即便它倒闭,波及范围也仅限于科创行业,不会像08年雷曼那样对各行各业造成冲击,尤其是房地产这样的庞然巨物。
另外,硅谷银行的资产结构也相对健康。众所周知,前几年美国为了稳就业疯狂印钱放了一波水,当时硅谷的科创公司和创投机构因此获得大量低息贷款,这些钱超出了它们的使用范围和投资能力,于是便以活期的形式存入硅谷银行。硅谷银行是个老实人,没有选择那这些钱去玩花活,而是选择了保守处理,大部分选择买了1%收益率的国债,然后就进入到了老实人死得最早的节奏。随着最近一年美国强行加息,新发的债券收益率升至5%~7%,国债价格大幅下跌,导致硅谷银行面临巨额的浮亏。
有人可能要问为什么会亏,这里面逻辑大概是这样的,你硅谷银行手头的国债只有1%的利息,而新印的国债有5%的利息,中间差了4%,也就是说你手头票面100美元的国债一年后本金加利息收益,约等于新发行的票面96美元的国债,差的那4美元就是你亏掉的钱。
然而即便如此,美国政府还是会还本付息的,你100变96了,但你资产的大头还是在的,并不会像当年雷曼兄弟玩的次级贷那样,把钱借给根本还不起钱的人,再加一百倍杠杆击鼓传花,传来传去发现根本就是在传一个空气。
那硅谷银行这一波为什么会暴雷呢?有三步,缺一不可。
首先是随着这一波美联储持续加息,市场上缺钱了,科技公司一方面正常经营支出,消耗它们在硅谷银行的存款,另一方面也把部分低息存款取出来去买国债,导致了硅谷银行存款告急。
然后就是出现了猪队友,高盛就为了赚取佣金,建议硅谷银行亏损卖掉一部分美债,同时增发22.5亿美元股票,来补充现金流。这一来你为什么亏本卖资产,肯定是缺钱,二来融资路演时也得披露财务数据,更做实了你缺钱的传闻。
第三步,那些硅谷科技公司和投资机构的老板颇有香港记者遗风,跑得比谁都快,这一下就挤兑了,没有银行可以抗住挤兑,硅谷银行也不例外。
但这次美联储吸取了08年的教训,当年坏就坏在年轻、不成熟,用美元霸权印钱的时候太顾及脸面,印慢了。这次美联储反应速度极快,不仅为储户提供了完整的兜底(印钱兜底),还宣布将按照票面价格购买商业银行持有的债券(印钱买债券),也就是说硅谷银行买国债亏了不算亏,及时堵住了这个窟窿。
所以从目前来看,全球持有美元资产的人再一次为美国的问题买了单,硅谷银行很难会引起什么金融危机,拖垮美元霸权地位就更夸张了。
不过说这些倒不是我认为这波银行倒闭对美国的影响不大,恰恰相反,我觉得这波对美国很伤,只不过与其说是伤在金融行业,不如说暴露了美国乃至全球科技产业的深层次问题。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假如抛开今年这个ChatGPT不谈,美国的科技行业已经很多年没做出什么能打的东西来了,作为美国科创中心的硅谷更是连年挤牙膏,改个额头就当新手机发布,好不容易出个VR元宇宙新概念还体验欠佳卖不出货,为数不多的“高光时刻”就是大批裁员。甚至连硅谷的人也越来越少。根据机构发布的最新“硅谷指数”报告显示,从2021年7月到2022年6月,已经有4.78万人搬离硅谷。
表面上硅谷的萧条,背后是“硅相关技术”的停滞。
过去硅谷能够崛起,当然是靠它在半导体产业的领先地位,2012年之前同样价格和功耗的芯片晶体管数量每18个月翻一倍,这种指数级别的算力扩张,使得每年都会有一些原本不可能的事情变得可能,这就是硅谷创新的底层驱动力。乔布斯之所以能在2007年重新发明手机,最重要的原因就是2005年的时候移动端芯片达到了90年代末电脑芯片的算力,手机终于可以完成电脑所能能完成的一切了!
但随着这几年摩尔定律失效,芯片算力逼近极限,支持行业不断向前推进的底层技术支撑消失了,以至于美国这些科创公司再怎么折腾,就像被玻璃天花板关住的鼠鼠,再怎么蹦跶无法再更进一步,眼巴巴看着中国那群擅长模式创新的互联网公司后来居上。
硅谷硅谷,连“硅”都走到尽头,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
说到这,我们也就能理解为啥硅谷银行在今年会突然陷入困境了。过去美元潮汐周期其实也经常发生,但受益于硅谷这些初创公司的不断发展,硅谷银行靠着长期为它们提供贷款,换取股权,从而获得巨额收益,填补债务端的开销。这些初创公司获得融资后,在市场竞争中捷足先登,快速完成上市,再经过美股这个放大器,以最快的速度在全球推广,从而形成垄断地位。
越来越多这样的企业崛起,进一步巩固美国资本市场的带头地位,顺便还能虹吸全世界最优质的人才和资金,吸引像中概股这样企业过去上市,在这个过程中,硅谷银行又顺手收获一波客户。正是靠着这种良性循环,帮助硅谷银行渡过难关的同时,也无形中为美国打造了一个动力十足的经济引擎。
但如今随着技术停滞不前,市场上真正具有科技含量的项目越来越少,这个引擎也无法再像以前那样提供足够的动力了,硅谷银行本身的收益也便大幅缩减。如今和科创相关的业务只占了硅谷银行总贷款的9%,可见好的科技项目如今在硅谷有多稀缺,这也导致硅谷银行明知加息周期要来,也只得按着头买美债。如今的结局看似是偶然,实则是必然。
从目前来看,唯一能解燃眉之急的,也就是开头提到的ChatGPT。
最近几年硅谷提出的大概念,Web3.0纯是个坑,元宇宙很可能技术还不成熟,但人工智能有所不同,如果说当年的Web2.0和移动互联网,让之前只能在有限时间有限地点面向有限的人产品和服务,变成了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面向所有人,打开了互联网的新局面,那类似ChatGPT这样的泛用型人工智能将会把很多原本稀缺的人对人的服务,人对机器的操作,变得不再稀缺,改变整个世界的劳动力要素构成。
随着人工智能从发明期步入应用期,这项技术正在成为美国科创领域“全村的希望”,最有可能如当年的Web2.0和移动互联网那样,掀起新一轮技术浪潮和创业浪潮的技术。有新的高新技术,就有新的经济引擎,硅谷就有翻身的机会,像硅谷银行这样的金融机构也有活下去的希望。
如今不仅美国科技巨头把全部身家都压到了这个身上,很多投资行业的大佬也身先士卒。就在今天OpenAI推出GPT-4的同时,在OpenAl官网上罗列的多个使用GPT-4的实际案例中,华尔街知名投行摩根士丹利的名字也赫然在其中。
但彼之蜜糖,吾之砒霜。对美国利好的东西,对中国不一定有利。
作为在人工智能领域积累最多的中国互联网公司,无论是百度、阿里巴巴还是字节跳动,都有基于自身需求的自然语义训练模型。可以说,在训练复杂的上百亿参数的自然语义模型方面,中国的公司和研究机构的“家底”并不薄弱,投入的精力物力也明显不少。
而随着中美科技战的深入,美国在去年10月7日开始已经限制向中国出口最先进的通用GPU,为得就是限制中国人工智能企业的算力,准确的说是将能源转化为算力的能力。假如美国这次再次依靠人工智能技术占得先机,那也就意味着我们过去的投入又将功亏一篑。
所以我们也应该趁着新一轮人工智能革命尚未完全展开的窗口期,加速建立起类似的渗透到毛细血管的、服务于科技和创新的金融机构,为国内的科创企业,和全球过去只能依靠美国资本市场融资的企业,提供火力支撑。
这次硅谷银行的危机当中,我看到很多国人非常兴奋,期待着美国金融体系由内而外的崩溃,美元霸权的自发解体。
但如果我们真正理解美国的金融体系和它的科技金融产业循环,就应该明白,没有另外一个大国的挑战,没有人去建立旨在取代它的金融基础设施和科研系统,它绝对不会自发的解体。类似硅谷银行倒闭的事件最终有且只会有两种结局,一是最终没啥大事,二是搞到全球金融危机、一地鸡毛,最终美国借助它全球金融中心科技中心的地位最快从废墟中爬起。
我们要关注A股的股票注册制,关注金融反腐,关注自己的金融体系改革。
我们要关注新型举国体制,关注自己的科研体制改革。
我们需要自己的硅谷银行,也需要自己的ChatGPT。
酷玩实验室整理编辑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酷玩实验室(ID:coollabs)
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