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

ChatGPT来了 金融人慌了吗

  如果要问近期最火的消息是什么,那无疑是ChatGPT的问世。

  这款人工智能应用给各行各业带来了冲击,它不仅能够“吟诗作对”,还能编代码写程序,就连行业壁垒甚高的金融业都上了“即将被替代掉的十个行业”名单。

  ChatGPT真有这么神吗?金融人慌了吗?

  ChatGPT冲击着“脑力劳动者”们。(图片由摄图网提供)

  1.“失业”寒气传到各行各业

  《只有干新媒体的才真正焦虑ChatGPT》《ChatGPT已经开始抢金融圈的饭碗了》《ChatGPT刷爆全网,AI干倒搬砖人》……

  ChatGPT横空出世带来的焦虑感让许多行业从业者直呼“要下岗了”。

  搜索ChatGPT出现的结果(图片源自网络截图)

  不得不说,ChatGPT的确有傲人的资本。其上线两个月月活数已经破亿,而达到这一标准,TikTok用了九个月,Instagram用了两年半,Twitter则用了五年。

  SpaceX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表示:“ChatGPT很惊人,我们离强大到危险的AI不远了”。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也盛赞,ChatGPT这种人工智能技术出现的重大历史意义不亚于互联网和个人电脑的诞生。

  微软近期也宣布将向OpenAI进行一项为期多年、价值数十亿美元的投资。站在行业的新风口,多家科技公司表示将加速布局,相关企业的股价应声上涨。

  那么,ChatGPT究竟是何方神圣,又有何魔力?

  ChatGPT是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OpenAI开发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能够学习和理解人类的语言并与用户交流互动。ChatGPT在使用体验上也远超传统的智能聊天机器人,其具有更加生动自然、强大的对话能力,能够进行持续、深入的对话,而且对输入内容包容度高,输出的内容质量也更好。

  人们可以通过注册官网体验ChatGPT带来的AIGC(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生成内容)服务,网友尝试写命题作文、写文案、聊天、算算术和自主编程等工作,ChatGPT都有令人惊叹的表现。

  用ChatGPT提问,其给出的回答。(图片源自网络截图)

  2.金融行业开始落地

  在金融领域,已经有金融机构开始实践运用ChatGPT了。

  今年2月6日,招商银行利用ChatGPT生成的文案推介亲情信用卡。工作人员表示,在聊天的过程中,ChatGPT展现了出众的语义理解及信息整合推演能力,甚至很有文采。正如这篇推文所言,“这是金融行业首次尝试与ChatGPT搭档生产宣传稿件”。

  招商银行使用ChatGPT生成的推文。(图片源自网络截图)

  对于ChatGPT给银行业带来的机遇,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李晔林撰文称,ChatGPT在银行文本生成类工作场景中具有应用潜力——在前台经营部门的应用方面,由于聊天机器人是ChatGPT唯一的使用和交互形式,其最直观的应用迁移场景是银行的线上客服。在中台管理部门的应用方面,ChatGPT在一定程度上集成了数据管理和自动化流程功能,使其在计划财务、渠道运营、授信管理甚至战略规划等领域都具有应用潜力。

  除了银行外,财通证券研究团队日前运用ChatGPT写出了超过6000字的医美行业研究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医美行业简介、全球医疗美容市场概述、轻医美的崛起、医美在我国的崛起、全球医美行业主要参与者、ChatGPT对于疫情后中国和全球医美市场的看法等共六部分。

  用ChatGPT撰写的报告。(图片源自网络截图)

  度小满CTO许冬亮认为,ChatGPT所依托的大模型基底是语言生成模型和语义理解模型,它的语义生成空间非常大,如果将它的能力放在金融行业中去处理原有的任务,性能和效果将会有显著提升。

  3.还“差点意思”

  尽管ChatGPT已经“侵入”金融行业,但想要完全取代人力目前似乎还有些困难。

  华富人工智能ETF基金经理郜哲表示,ChatGPT写的医美报告用词很抓人眼球,逻辑也很连贯。但如果按照分析师报告的标准来看,仍存在一些缺陷,比如数据来源不明、深度不够等。也有分析师表示,报告全文都是定性分析,缺少定量分析,在说“正确的废话”。

  在保险领域,今年2月13日,中国人寿保险公开了其与ChatGPT的聊天记录。针对中国人寿的提问“保险会被人工智能取代吗”,ChatGPT回答:“根据当今新兴的人工智能技术,许多保险公司正在投入大量投资,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提升保险客户的体验,这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而且可以更快速地给客户提供服务。装置技术已普遍应用于商业类别,从来自汽车到家庭财产,人工智能可以为顾客提出及时的预警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但本质上,人工智能并不会取代人类的工作,只能更好地协助人们提出更好的决策。”

  中国人寿与chatGPT的对话。(图片源自网络截图)

  一方面,ChatGPT只是一种技术手段,需依赖大量的数据支持;另一方面,行业细分领域的专业性、人文关怀等,人工智能还难以深入掌握。

  “ChatGPT等AI工具可能会替代保险代理人的一部分工作,但是不大可能完全取代保险代理人/经纪人。因为保险对信息准确性、安全性和用户隐私、人文关怀等的要求比较高,还需要解决与人类共情的难题,这些都是以ChatGPT为基础的保险应用场景需要深入考虑的问题。”轻松集团相关负责人认为。

  中港通经济研究院表示,ChatGPT的致命弱点是其数据全部来源于互联网上的内容,而这些内容未必是真实的。“例如我现在在论坛发一个帖子,说1+1=3,那么这个帖子同样属于ChatGPT的资料库。依据或真或假的资料,其产出的内容未必是正确的,这在金融服务业是不能接受的”。

  值得关注的是,金融业对于数据信息保护的要求也十分严格,是否使用新技术需要较长的时间论证。

  此外,由于金融较高的合规性要求,ChatGPT的训练会更加严谨,而且在一些层面需要人工等手段的辅助。

  4.脑力劳动者“世界末日”并未到来

  有关机构近期的调查数据显示,在292名受访者(主要来自于金融行业)中,超过2/3的人认为自己的工作短期内不会面临风险。

  在国内做信用评级的阿楠(化名)对未来比较乐观,据她介绍,自己所做的工作不只是写报告,还需要实地调查、访谈,这是不能被取代的。阿楠认为:“至少在我们这一代不会出现认知的大地震”。

  就算是ChatGPT自己也表示不会“抢饭碗”。

  ChatGPT表示不会“抢饭碗”。(图片源自网络截图)

  对于金融产品的推荐方面,ChatGPT则更加谨慎。萨摩耶云科技集团创始人林建明认为,希望借助ChatGPT来进行量化投资和智能投顾,在方向上不是较好的选择。因为ChatGPT无法取代投资顾问的人际关系和投资经验,也不能替代投资顾问根据客户的独特情况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投资建议。有人曾试着询问ChatGPT,结果是“概不回复”。

  ChatGPT并不推荐股票。(图片源自网络截图)

  此外,高成本也是一个问题。

  据悉,如果ChatGPT的回复超过30个单词的话,产生这些文本的成本大约为1美分。据国际金融服务公司摩根士丹利估计,ChatGPT每次回复的成本可能达到传统搜索引擎查询成本的7倍。如果ChatGPT面向大众投入使用,强劲且廉价的算力将成为一段时期内难以克服的瓶颈。

  全域流量架构师张琦表示,技术革命带来产业革命,产业革命带来商业革命,最终一定会影响人类的生活方式。任何一次技术革命出现,都会让一些人失去岗位,但也会产生新的岗位。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赋能很多行业,对于新事物的诞生,人们焦虑是没有用的,要顺势而为。

  网友评论。(图片源自网络截图)

  就算以后人工智能会让脑力劳动者产生自我怀疑,但就像一位网友评论的那样:人还是不可取代的呀!(记者 马文博)

  来源:中国商报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登录 注册 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