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

ChatGPT:医疗领域AI“天花板”,将会取代医护人员?

  原标题:ChatGPT:医疗领域AI“天花板”,将会取代医护人员?

  近期,由美国OpenAI推出的语言模型ChatGPT火爆全球:上线5天注册人数突破100万,两个月后月活用户突破1亿,创下了互联网最快破亿记录。

  ChatGPT的大火,可谓是有人欢喜有人忧。目前来看,ChatGPT带来的影响将是巨大且深远的,其背后的GPT3.5在各行各业都有落地应用的巨大前景。

  但与此同时,很多领域的从业人员开始担心由ChatGPT引发的大规模失业。不出意外,这把火也烧到了医疗领域。据报道,ChatGPT在美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取得合格或接近合格的成绩;OpenAI的CEO Sam Altman更是接受采访时直言,他和公司都对 AI 的潜力感到 “有些害怕”,认为它可能会“消灭”很多工作...

  为什么这样说?

  基于超570GB数据、1750亿模型参数训练,ChatGPT已经实现比较出色的知识积累、语义理解和内容生成能力,达到一定的问诊水平,在医疗领域属于同类产品的“天花板”。

  那么,这样一款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产品,真的会引发医疗领域的从业人员大规模失业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尽管ChatGPT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完成一些琐碎的重复性工作,但最终的“决策者”仍然是“人”。尤其在医疗场景中,人工智能的应用还涉及伦理、论证等多方面因素,以下做举例说明。

  ① 医疗不仅要满足专业的治疗需求,也要同时满足病人和家属在情感上的寄托,可遗憾的是,ChatGPT短期内无法做到“共情”。

  ② 目前,ChatGPT还存在一定的误识别率和安全隐患,因此主要还是应用于医疗服务的AI轻问诊场景,比如替代很多健康咨询类的人工服务;与此同时,“知识匮乏”的ChatGPT还需要时间来提升知识储备和深度学习能力,从而为患者提供准确的诊疗建议。

  总之,ChatGPT离临床应用还有一定距离。但值得注意的是,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医疗行业作为AI化的重要领域,也将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据专家预估,AI的应用从“辅助”人到逐步“替代”人工,大致需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人类与AI协作(人工干预阶段)。第二阶段是局部自动化(可应用到容错度高的领域)。第三阶段则是全自动化(AI医生、AI教师成为可能)。

  因此,广大的医务人员依然不能掉以轻心。更何况,就目前来看,随着AI产品不断被研发出来,医院里的一些岗位已经受到了威胁。

  ① 外科医生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普外科某医生曾说过:“如果人工智能机器人将要取代医生的话,那么外科一定是第一个被取代的,这是毫无疑问的,机器人可要比我们外科医生能吃苦得多了,目前人工智能已经在电子病案、外科手术、疾病诊断等方面占据了重要位置,它的精准度远远超过人类医生。”

  ② 护士

  一直以来,护士这个岗位是否会AI化备受争议,有人认为护士会分分钟被AI取代,有人则认为护士的地位不可撼动。笔者想说,未来的护士岗位会不会完全AI化尚未可知。但已知的是,这几年来,各种与护士相关的AI技术在不断出现。

  比如2017年底,上海仁济医院投放了智能问询机器人“小i”。患者可以跟它聊天,咨询专家号、就诊时间、科室分布等问题。它的上岗,大幅度地降低了咨询台、挂号处等工作所需要的人力;被一些公司引用到养老、医疗护理等场景的病床看护系统,不仅可以回答患者一些简单的问题,还可以将患者突然跌倒、患者需要换药的消息传递给护士;已经在国外医院中实际投入使用的AI系统,甚至可以为医护人员提供建议,帮助护士系统决策。

  ③ 影像医生

  AI在医疗领域大展身手,不仅作用在护士身上,还作用到了影像医生身上。而且真正落实到临床上的AI,几乎90%都与医学影像相关,很多影像医生如今已经无法想象离开AI工作了。

  AI进驻医疗领域,这些岗位的人群将何去何从?

  过去几年,人工智能的发展陷入了技术瓶颈期,甚至在ChatGPT出现前,有人认为AI领域和房地产领域一样,已经“泡沫化”。但现在,AI又“卷土重来”,行业也开始变得有活力。因此,面对ChatGPT 落地医疗市场,广大的医务人员也应该做好万全准备。

  一方面,AI的出现对医务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未来由它包揽临床上大部分重复的劳动,医生就需要从繁琐的工作中脱离出来,加强对疑难疾病的研究;另一方面,AI的出现也对医务人员的“铁饭碗”发起了挑战。

  打个比方,从传统的开腹手术到腹腔镜手术,再到手术机器人,这不仅是医疗技术不断提高的表现,也是“优胜劣汰”的警告,传统手术可能需要4名医生,每名医生的技术还参差不齐。但有了手术机器人,或许只需要一名主刀医生即可...

  因此,广大的医务人员不得不考虑一个现实的问题:一旦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释放更大的价值,你应该怎么办?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事情。

  笔者的朋友小丽就曾被这个问题困扰着,没错,她就是那个倒霉的咨询台的工作人员。她主要负责现场向检客做体检科室指引、咨询台接待来访、收检单、核收、发放及归纳整理报告工作,本来以为可以靠这个工作“养老”,没想到单位引进了问询机器人,机器人分走了她的一部分工作,而另外一部分则是交接给了其他同事,她失业了。

  好在她从业多年,坐拥丰富的医疗资源,没几天她便经朋友介绍下载了“钰兔经纪人”,通过做任务实现了收入提升,摆脱了失业焦虑。

  钰兔经纪人是医药行业共享人力资源新平台,每位医药行业的从业者都可以通过做平台任务实现轻松自由执业。有了“钰兔经纪人”平台,你将不用担心自己的就业前景如何,因为它能为你托底;你也不用担心辞职后资源得不到利用,因为它可以让你的宝贵资源得到有效流通;最重要的是,你将不用担心没有收入,因为平台上的企业很多,可以拓宽你的副业。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通过模型训练和迭代,AI不断为自己储备医学领域的新知识和思考模式并进行整合,未来的某一天,AI的知识和思考方式很有可能远超人类医生。比如 ChatGPT 技术,它现在可能只是在“健康咨询”的角度发挥作用,但之后很有可能会进化为专科医生,辅助医生做决策。当然,这些突破需要时间,但指日可待。

  责任编辑: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登录 注册 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