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

盖茨谈ChatGPT医疗用途,医疗行业借助AI腾飞还有多远?

  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近日,关于ChatGPT的话题火遍全网。甚至连一些母婴博主都发文表示,在教娃写作业、带娃学习方面,相比ChatGPT的智能程度,自己都有一些自惭形秽、自愧不如。

  公开资料显示,ChatGPT为人工智能公司OpenAI于2022年11月推出的聊天机器人,能够通过学习和理解人类的语言来进行对话,还能根据聊天的上下文进行互动,甚至能完成撰写邮件、视频脚本、文案、翻译、代码等任务,因此有望成为提高办公、学习效率的工具。

  对此,美国微软公司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近日在接受专访时表示,在教育、医疗等方面,AI都将彰显其价值,甚至还能像莎士比亚那样写诗。

  为此,医疗行业与教育行业的从业者一样在关注:ChatGPT之类的智能产品诞生,将会对行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甚至是变革?

  ChatGPT用于医疗咨询,还有多远?

  据了解,ChatGPT的核心概念为AIGC(AI Generated Content),即利用AI技术生成内容。实际上,关于该项技术,国内早有企业涉足,相关应用也逐渐渗透至各行各业,医疗行业也概莫能外。

  例如,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教授、AI与大数据专家沈阳教授接受一些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AIGC在医疗领域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比如通过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可以辅助问诊、医学影像解读等。

  沈阳教授也表示,ChatGPT放到医学诊疗过程中,就意味着患者可以和人工智能进行多轮的、详细的、递进式的对话。

  与此同时,像ChatGPT在全球已经有了超过一亿的用户,相当于有一亿人在对其进行社会训练,由此沉淀的数据,也让ChatGPT的进化速度会比以前更快,成为医疗大健康行业的辅助效率提升工具,也有着十分积极的行业意义与经济价值。

  虽然ChatGPT目前处于AI行业的风口,风头正盛,但是,我们却不得不清醒地看到,ChatGPT为代表的AI技术,在医疗大健康行业的应用,也存在显而易见的局限性。

  一方面,据了解,该系统用于训练算法的信息仅持续到2021年,这限制了它对2021年后任何事物的实用性。经过很多网友亲测验证,ChatGPT虽然很智能,但是对于健康咨询的帮助,或许十分有限。

  例如,有人略带调侃的问了一下ChatGPT:“我阳了怎么办”,得到的答案是这样的。

  另一方面,在系统处理信息后,目前用户还需要二次确认,以确保算法提供的答案准确无误。例如,当进行追问时,虽然ChatGPT也给出了建议,但是只是网上随处可见的科普内容,被网友视为“正确的废话”。

  显然,ChatGPT与中文世界的交流并不完美。而在中国这个医疗咨询服务前景十分广阔的市场上,ChatGPT如何深入本土医学,积累相关的机器学习算法,也将是是其落地应用的关键。

  例如,近日丁香园公众号发布的ChatGPT相关推文称,平台选取了来自丁香医生在线问诊平台 的 6 个公开真实问诊案例,测试 ChatGPT 能否顺利回答来自病人的问题。

  结果,在 6 次问诊测试中,ChatGPT 能够对于患者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对相关医学名词作出解释,并给出部分医学相关建议:包括临床用药、生活方式等。

  与此同时,因为ChatGPT等产品所带来的知识产权问题,也不容忽视。例如,目前一些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也使用此类语言模型,甚至将其列为作者,其著作权就非常值得质疑。而在医疗大健康行业这个数据更为敏感、隐私要求更高的行业,相关技术应用带来的数据所属权以及个人隐私问题,也非常值得关注。

  由此可见,ChatGPT等产品在对AI进行“超前”应用的同时,也将带来系列社会问题,而当前谈AI颠覆医疗也为时尚早。

  “现象级”产品之外,本土AI应用蹄疾步稳

  如上文所述,ChatGPT这种现象级的AI产品,虽然应用广泛,在提升内容创作效率等方面有一定的先进性以及积极作用,但是要在短时间内在医疗行业发挥重大作用尚需时日。

  不过,据观察,AI在提升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方面,仍将是促进医疗大健康行业发展进步的强大力量。而且,随着AI逐渐渗透到医疗行业的各个产业链条,医疗行业也在发生巨变。

  例如,备受关注的就医体验,就正在被AI改变。据媒体报道,前不久,德雷克塞尔大学研究团队将GPT-3与神经学诊断联系起来,用于精准地检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语言上的细微差别,并给出受检测者的认知测试得分,而且整个过程不需要知道其他个人信息。

  值得一提的是,本土AI技术在细分领域的应用,也已经落地。据了解,早在2019年10月,世界消化道领域顶尖医学期刊《胃肠病学》(Gastroenterology)就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刊发了中国人工智能辅助阅片系统的临床应用研究成果。该期刊影响因子为33.883,意味着在国际学术界的权威地位和影响力具有极高的认可度。

  据Gastro论文显示,这项由中国科创企业安翰科技研发的人工智能应用,可以让每例小肠胶囊内镜检查所需要的平均阅片时间由96.6分钟大幅缩短为仅需5.9分钟,对病灶的诊断灵敏度由76.89%提升为99.9%。有实验数据表明,人工智能辅助识别,显著提高了小肠病灶的临床检出率、大大提高了异常图片识别的灵敏度。

  要知道,这是全球首次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胶囊内镜小肠检查,也是在世界医学界,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在胶囊内镜小肠检查中应用的首次亮相。因此安翰科技的人工智能技术获得该杂志主编高度评价:“开启了小肠疾病诊断的新纪元(New Era for Diagnosis of Small Bowel Disease)。”

  令人振奋的是,改研究成果中所使用的AI技术已经落地应用于真实世界的医疗,安翰科技基于AI技术自主研发的胶囊胃镜,已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各大医院广泛应用,其AI技术在胃部疾病领域的应用,可以帮助医生更快速、准确地检查,也让受检者能够更方便快捷地接受检查。

  近年,在5G网络逐渐普及后,安翰科技也将“5G+AI”引入胃镜系统,让胶囊胃镜实现远程操作检查,医生可以“坐在办公室为天下人看病“,也使胃镜检查和胃癌筛查更轻松更便捷。本土科创企业安翰科技也因此上榜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任务单位名单。包括安翰科技的多家中国企业,等将面向智能产品和支撑环境2个方向,聚焦智能辅助诊断产品、智能辅助治疗产品、医学人工智能数据库等8类任务。

  医疗AI进化方向:与医生智慧、临床经验相结合

  AI技术已经逐渐渗透到医疗行业的方方面面,给人们的健康生活、就医体验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那么,在十分依赖医护人员个人专业能力的医疗行业,人工智能该如何与医生的智慧、专业医生的临床经验有机结合呢?

  我们关注到,安翰科技的AI技术是与医生智慧、临床经验高度结合的。本研究使用卷积神经网络(CNN)训练了一个基于深度学习的AI模型,来区分胶囊内镜检查中的异常图像和正常图像,以协助分析评估小肠胶囊内镜图像。而异常图像和正常图像在分类标注阶段,融入了大量的医生临床看片经验。临床研究数据集来自77家医疗中心的6970例113,426,569张胶囊图像;在训练阶段,用1970例患者的158,235 张胶囊图像建立模型;在验证阶段,用5000例患者的113,268,334张胶囊图像验证模型。

  AI在这个细分场景的应用,印证了AI在医疗行业的应用落地已经进入实质阶段。由此带来的巨大市场价值、社会价值,不仅为医疗行业推进AI的应用落地注入了信心,也给了同行们很多启示。

  结语

  ChatGPT的爆火,并非偶然。甚至是AI逐渐走向成熟、相关技术逐渐得以落地应用的必然。而通过前文所述,也足以看出以ChatGPT为代表的AI产品具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在健康咨询领域打造“样板工程”还言之过早。

  如果说ChatGPT让人们看到了AI颠覆行业的某种可能;那么,类似安翰科技将AI融入胶囊胃镜检查场景的成功案例,也让AI在人们肉眼可见的医疗水平提升、就医体验提升方面实现落地。相信随着AI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行业专家、技术应用引领者的深耕探索,未来将会大有可为。中国医学界也将在ChatGPT带来的AI热潮之下,进一步思考如何为人工智能医疗应用、为世界医学进步做出更多的贡献。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登录 注册 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