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

个人LP如何投GP——一个10年投资人的视角 黑石遭疯狂挤兑:又一颗金融大雷

  个人LP如何投GP——一个10年投资人的视角

  个人LP大量参与股权投资大约是从2009年左右开始,在2009-2012年期间,个人LP几乎占到市场出资额的80%以上;时至今日,这个比例可能已经降到了20%以下。为什么个人LP出资从10年前的热火朝天到现在的意兴阑珊?最根本的原因是过去10年绝大多数LP没有赚到钱,中国风险投资行业苦LP久矣。

  造成这种结果一方面是因为市场上GP鱼龙混杂,专业能力不合格、职业道德不合格的GP数量太多,以赚管理费为目标的GP太多,以赚CARRY为目的的GP太少;而另一方面是LP自身的原因,LP自身在如何投资股权、如何选择GP方面缺乏系统思考和整体布局策略,也缺乏专业度,决策是基于片面信息、浅层信息做出,没有深入的调查也不会深入的调查。

  个人投资人对于中国股权投资市场来说至关重要,如果他们未来不再出资,中国股权投资行业必将失去重要的一股活泉。但绝大多数个人LP是不了解GP,不知道如何投资股权,不知道如何选择GP的。

  为此,这一系列文章,将以一个为LP负责任的GP的视角,围绕个人LP如何选择GP,提供一些建议和看法。

  1.为什么要投资股权?

  因为市场上已经没有高收益的资产可投。

  试问,现在市场上还有哪个资产大类能达到年化15%的收益?这是市场共同的苦恼。房住不炒了,信托收益低还暴雷,民间借贷更不敢搞。

  在当前,只有股票、股权能提供超过15%的年化收益率。所以想要高收益,必然会配置股票、股权。

  2.三类股权资产LP如何选?

  对于个人LP来说,参与股权资产有三个类别可选择,一是做母基金的LP,二是做盲池基金的LP,三是做专项基金的LP。

  对于这三类资产类别,笔者的建议是:

  母基金LP:绕着走。

  绝大多数母基金LP是不赚钱的(dpi不到1)。这个结论可能会得罪很多市场化母基金管理者,如果却有得罪请见谅。如果觉得说的不对,请亮dpi业绩。

  注意:这里说的是市场化母基金,那些政府引导类母基金、产业扶持类母基金不在此列,它们的投资目的不一样,相信个人LP也不会去投。

  个人LP为什么千万别去做母基金的LP?

  一是因为母基金要交两道费。

  母基金的商业模式是募集了钱之后,分散交给数十个GP去管。比如一个母基金募集了10亿,然后将这10亿分成20份,投到了20个GP做的基金里。

  母基金一般收取1%/年的管理费+5%的carry,GP再收2%的管理费+20%的carry。

  所以做母基金的LP就是你的钱刚投出去,就被收取了3%的管理费,一般来说至少要连续收取5-6%年,也就15-18%的钱作为管理费收走了,100万还剩82-85万能投。

  等到赚钱了,GP先分走20%然后给到母基金,母基金再分5%之后给你,所以就是20%+80%*5%=24%的收益被分走了。

  二是母基金未必能遴选到优秀的GP。

  市场化母基金存在的理由原本是,很多个人LP没有专业能力不能发现好的GP,没有谈判能力不能投到好GP(因为个人出资少,很多人出资大了,议价能力变强了),所以大家把钱交给母基金,让他帮大家提升专业能力。

  但事实是,一方面国内母基金本身就是一个新鲜事物,大家都还在摸索学习;另一方面,母基金派去GP做尽调的都是小朋友,没有干过投资,没有干过GP,GP如何去忽悠他的,他根本不懂。说实话过去几年我接受过很多母基金的尽调,过来访谈的都是小朋友,问题都是教科书般,问的问题都too young too naive,要知道他们访谈的都是机构的核心人员啊,你用低维如何去打高维?

  三是过去这么多年,赚钱(dpi大于1)的母基金寥寥无几。我鲜少听到哪只母基金dpi超过1的。为什么?因为母基金所投资的80%的GP不赚钱,只有20%是赚钱的。但是母基金对每支基金的出资又是相对平均的。所以如果整个母基金要赚钱,那么那20%赚钱的基金dpi得到5以上,试问中国有多少基金dpi能到5以上?凤毛麟角。

  昨天在笔者的知识星球会员群里大家还在讨论,一个投了数百个GP的大母基金的合伙人说,他们投的存续期超过10年的GP的dpi超过1的比例不到10%。说实话,这就是血淋淋的事实。试问10年dpi超过1的才10%,dpi超过1意味着才回本呢,那剩下的90%还没回本,请问母基金的LP如何赚钱?

  盲池基金的LP:小心谨慎地投

  所谓盲池基金,就是说你投资做LP的时候,项目是不定的,要等到基金募集后,再去找项目投。

  市场绝大多数基金都是这种性质。这类盲池基金得精挑细选的投,因为每家GP的业绩差异太大了,即使同一个GP不同支基金业绩差异也是非常大的。

  过去10年,有通过盲池基金赚到钱的LP,但比例非常少,具体比例还是参照上面那个母基金的合伙人的数据,由此可见有多少。

  所以要做盲池基金的LP,需要十分小心谨慎的选择靠谱专业的GP,才能去投资。

  专项基金的LP:精挑细选地投

  所谓专项基金,就是专门用于投资某个项目的基金,一般整个基金就用于投资特定的某个或某几个项目,标的明确。

  专项基金的运作模式,本质上是LP起到了投决的作用,LP看上了这个项目就投,获得了主动权。GP某种程度变成了fa,LP变成了GP。GP向LP推荐项目,LP自己来判断项目好坏。

  专项基金能否赚钱,说白了,就看投的这个项目赚不赚钱,因为底层资产明确相对来说判断简单。

  过去市场上有不少专项基金还是赚钱的,所以时至今日,大量个人LP只投专项基金不投盲池基金了。

  但是专项基金风险也是相对大的,因为投的一般是一个项目,这个项目失败了,那就赚不到钱。盲池基金投了多个项目,东边不亮西边亮,还有对冲的机会。

  母基金LP

  盲池基金LP

  专项基金LP

  收费

  二次收费,母基金1+5%;GP 2+20%

  一般2+20%

  2+20%

  收费年限

  时间长,一般7年以上

  一般5-8年

  一般3-5年

  存续期

  10年左右

  7-9年

  3-5年

  回报

  绝大概率不赚钱

  相当大概率不赚钱

  有一定概率赚钱

  投资策略

  回避

  小心谨慎

  精挑细选

  3.三类股权资产如何配置?

  很少有LP有资产配置的概念,但资产配置却是提高资产收益,降低风险的必需手段。

  对于一个LP来说,首先需要考虑的是资产收益目标,其次基于资产收益目标去配置各种大类资产,比如固定收益、股票、股权、信托等;再次是在这个资产大类中再去细分,比如股票又氛围基金、个股;股权又可以分为母基金LP、盲池基金LP、专项基金LP.

  几个礼拜前,有个知识星球的粉丝向我请教,某个GP的某个盲池基金是否值得投资。在交流过程中,我最先问的问题是你的资产配置策略是什么?你有多少钱来投资?你希望达到什么样的收益率?在股权资产类别中你打算每年投多少钱?然而这位朋友却很难回答这些问题。

  这可能是很多LP在投资时的通病,没有策略,为了投而投,只见一叶不见森林。关于资产配置这个问题,笔者回头另开一篇来详细分析,本处暂且按下。

  就股权资产而言,假设你有1000万可投资股权资产,这三类资产我个人的建议是母基金LP投资额为0,盲池基金LP投资200-300万(或者说20-30%),剩下的全去做专项基金。

  为什么这样?前面已经分析了,母基金绝大多数不赚钱,盲池基金非常大比例不赚钱,专项基金有一定赚钱机会。

  那为什么还要拿出部分资金来投盲池基金呢?为了覆盖,20-30%的资金,可以覆盖两三个GP,那么就能覆盖数十个项目,通过GP提供的基金运营报告,能够发现哪些项目发展的比较好,然后找机会把大多数钱投进去。

  4.LP必需了解的股权投资的21个基本事实

  股权投资领域有一些知识、事实对GP来说是司空见惯或者心知肚明,但对LP来说却并不清楚。LP要学会选择投资GP,这些事实是必需了解的。

  l只有dpi才是实实在在到手的钱;

  l绝大多数盲池基金7年DPI都到不了1;

  l所谓IRR都是账面的,千万别当真;

  l从MOC到DPI,还有一道巨大的鸿沟,这个折扣比例跟基金存续期成反比,第4年的基金一般打2-3折;第7年的基金一般打4-5折;

  l很多基金的MOC是将很多半死不活但是有过融资增值的项目的价值算在里面,水分非常大,一般来说至少能挤掉30%的水分,多的能挤掉80%的水分;所以LP也不要盲信MOC数据;

  l项目哪怕再快也需要3年退出。即使你这个月投了,下个月申报ipo,申报期基本1年,上市锁定期1年,但对不起,证监会新的要求是自工商变更之日起3年才能解禁;

  l迷信基金知名度可能是做分母:投资业绩跟知名度不一定正相关,很多籍籍无名的基金业绩却非常好;

  l迷信项目知名度大概率是做接盘侠:很多LP喜欢投知名度大的项目(媒体到处报道),但实际上是去做接盘侠;

  l如果按照募投管退的能力排序,中国GP的能力排序是:投资能力>募资能力>管理能力>退出能力;而很多财富类机构是募资能力最强;

  l绝大多数中国GP管理人是没经历过一个完整的基金生命周期的;

  l绝大多数中国GP管理人管理基金的经验也没经历过一个经济周期;

  l有很多项目看起来估值很高,实际上投资人没赚钱,因为估值是融资垒起来的;

  l一些机构有很多ipo,实际上赚的也是个热闹,并不赚钱;

  l做投资、做LP,归根到底,还是要看实打实回来多少现金,其他都是虚的。

  l规模是收益的敌人,规模太大,收益一般好不了;

  l一个基金投资项目数量太多,收益一般好不了。因为投资额太平均,项目太分散,受益就被平庸的项目摊薄了;另外是因为太分散管理和退出难度也大大提高;-

  l募资时,不要听说的天花乱坠,不要看明星项目,不要看耽搁项目的回报,不要迷信irr和moc,直接问GP要DPI数据;

  l不要听说哪个项目很火就去投哪个项目,也不要看一大堆知名机构投了就去投哪个项目。一般来说很火的项目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很贵,因为有一大堆类似你这种想法的傻钱去追;

  l好价格是保证好收益的王道。任何投资都是算账,是各种情况下期望值的总和;

  l你离项目的链条越近,你赚钱的概率就越大。所以母基金很难赚钱因为离项目还隔着一个管理人。

  l价格便宜、成长性好、竞争壁垒高是股权投资的不可能三角,但并不是完全不可能,只是说三者具备特别难,如果遇到三者具备的那就梭哈吧,具备两个的项目就可以投资了,具备一个的项目不能投资。现实是很多项目只具备一个,很多项目连一个都不具备。

  上面这些观点,奉劝LP在投资时反复对比、反复思考,你会发现很多东西都会映射回归到上面的一些观点。

  5.什么样的GP是好GP

  无论是做盲池基金的LP,还是做专项基金的LP,选择靠谱的基金管理人是最重要的。

  什么样的管理人是靠谱的?笔者认为就一个标准:以赚carry为目标的基金管理人肯定是靠谱的;以赚管理费为目标的管理人大多数是不靠谱的。市场上很多GP打着赚carry的旗帜行赚管理费之实,也有很多GP最开始是想着赚carry的,但后来发现carry太难赚还是去赚管理费得了。

  那么问题是,如何判断这个管理人是以赚管理费还是赚carry为目标呢?根据笔者这么多年的投资经验,有一些观点可供参考,笔者在后面几篇会围绕如何选择盲池基金的管理人、如何选择专项基金的管理人展开分析,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更新。

  同期阅读: 黑石遭疯狂挤兑:又一颗金融大雷

  莫羽枫香 来源:格隆汇APP

  黑石集团,新世纪华尔街之王,坐拥近万亿美元资产,全球最大的私募股权基金和资产管理公司。它在全球金融江湖呼风唤雨,不可一世。

  黑石的老板是史蒂芬.斯瓦茨曼,土生土长的犹太裔美国人。他给自己起了一个好听的中文名——苏世民。在中国,他名声大噪,是因为2020年斥资610亿元接盘潘石屹SOHO中国全部资产。

  疫情几年间,苏世民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趁着泛滥低廉的美元大肆扩张房地产业务。2021年,黑石不动产管理规模一举超过私募股权传统业务,成为集团第一大核心资产板块。2022年,不动产业务募集了335亿美元,远超过私募股权225亿美元的募集规模。

  一切美妙,原本以为可以继续。但音乐突然戛然而止,似乎也早已命中注定。

  01挤兑风波

  12月1日,黑石给客户致信称,房地产收益信托基金(BRIET)12月只有占净资产规模0.3%的额度可供投资者赎回资金。而该基金赎回规则是每个月不超过净资产规模的2%,单个季度累计不超过净资产的5%。

  这一举措吓坏了股票市场的投资者。当夜,股价一度闪崩12%,收盘仍大跌逾7%。最近16个交易日,黑石狂泻28%。现价较历史高峰也已经大幅暴跌44%,蒸发市值450亿美元。

  黑石经历了一波挤兑,紧急出此下策。今年10月,投资者赎回资金申请高达18亿美元,占到公司净资产规模的2.7%。虽然额度超标,但仍然100%履约。到了11月,更多投资者要求赎回,黑石遭遇困境,仅仅受理了43%的申请,总计13亿美元。基金投资者愈发恐慌,12月赎回卖盘蜂拥而入。黑石招架不住,出现了流动性危机征兆,赎回额比例从2%骤降至0.3%。

  黑石自己也承认手里可以直接动用的流动性资金并不多,仅仅93亿美元。如果有需要,就得卖出手里握有的90亿美元的债券。

  为了应对挤兑危机,黑石方面开始行动卖出不动产。12月2日,该公司宣布,拟作价12.7亿美元将美高梅大酒店和曼德勒海湾度假村的49.9%股份卖给VICI,后者也持有这两个拉斯维加斯知名地标的剩余股权,收购后将全资拥有这两个地标房产。

  如果投资者继续大规模撤资,黑石恐怕将面临恒大一样的遭遇。要知道,黑石房地产收益信托基金规模高达1250亿美元,投资领域均是流动性极差的不动产,包括公寓楼、工业办公园区、赌场、物流设施等等。

  而从2017年成立以来,BRIET基金有辉煌的战绩——年化收益率高达13%,同时分红收益率为4.4%。如此亮眼、如此稳定的业绩表现,为何投资者会大规模挤兑呢?

  在我看来,聪明投资者高位套现,落袋为安是一个尚佳决策。据黑石统计,今年以来,BRIET基金回报率高达9.3%,而同期公开交易的REIT指数下跌逾3%。另外,房地产信托基金同行Vangard旗下房地产ETF(VQN)今年总回报率为-13%。

  BRIET基金不在交易所交易,其不动产定价与评估都是黑石自己说了算,存在资产净值评估过高的风险。参照同行而言,BRIET基金表现确实太过于乐观了。对于投资者而言,今年盈利还不错,资产价格还被高估,不套现不离场,还等什么呢?

  当然,这并不是卖出基金的唯一核心理由。更为重要的是,在全球主流央行疯狂加息的大背景下,全球房地产市场将迎来严峻考验,房价下跌无法避免。

  黑石遭遇的流动性危机,才刚刚拉开序幕。

  02楼市冰封

  新冠疫情期间,欧美央行开展了超大规模的货币宽松政策。廉价的货币被疯狂的印刷机不断印刷出来,涌向各类金融资产以及实体领域,造就了史无前例的资产泡沫以及40年以来最高的全球大通胀。

  房地产自然也会享受资本泡沫浴。据经合组织数据显示,34个成员国的平均房价较2019年上涨35%。其中在2020年3月至2022年6月,美国房价惊人上涨42%。

  泡沫狂欢,终究不可持续。通胀来势汹汹,美联储带领全球央行开始暴力加息。一年加7次,加息幅度可能会高达450个基点(12月预计50BP),叠加大幅缩表,货币紧转弯程度创40年最快。

  利率反转大规模上涨,冰冻了美国房地产市场。

  今年10月,美国购房者信心指数快速滑落至39,创下1980年代以来最低水平。房屋建筑商也一样,信心不足,几个月之内被腰斩。11月,NAHB房地产指数仅仅只有33,接近2020年5月新冠封锁时的最低点,低于2007年2月的水平。要知道,NAHB指数是美国房屋销售以及整体支出的一个领先指标。指数高于50,表明房地产市场在扩张,低于50表明在收缩。

  美国10月成屋销售总数年化录得443万户,创2011年12月以来的新低,环比下降5.9%,为连续9个月下滑,创有史以来最长连跌纪录,连跌周期甚至已超过2008年次贷危机时期。

  另据国际房地产公司RE/MAX调查了美国53个都会区,10月全美房屋销售总量环比下降了13.5%,同比下降了30.7%。报告还指出,待售房屋比一年前增加了36.8%,房屋上市后平均要35天才能售出。

  地产买卖双方信心严重不足,成交量快速冷却,亦是房价即将开始出现拐点下跌的重要信号。

  今年9月,美国20个大城市房价综合指数同比上涨10.4%,较前值13.1%下降2.7个百分点。环比来看,其中旧金山和西雅图房价跌幅最大,均跌2.9%,拉斯维加斯下滑2.4%,凤凰城跌幅为2.2%。

  美国房价见顶下跌,录得乐观跌幅将会是绝大概率事件。据毕马威首席经济学家Diane Swonk预测,2023年美国的房价或将下跌15%。摩根士丹利则认为,美国房价调整才刚刚开始,凯斯-席勒全美房价指数将于2023年同比下跌4%,2022年6月至2024年底,美国房价将由峰值下滑约10%。

  为什么会跌这么多?

  今年,30年期按揭贷款利率从年初的2.98%一路上扬至7.1%,创下2002年的新高。目前利率仍高达6.49%。这对于投资客以及刚需购房人群均会是重大打击。在高通胀的压力下,明年美联储还将维持高利率水平较长时间,对房地产的巨大压力不会锐减。

  2023年,美国经济可能的深度衰退,也将重创房地产市场。

  目前,美国经济前瞻性指标制造业PMI、服务业PMI均已经持续数月滑落至50荣枯线以内。原油市场也正在真真切切反应全球经济(包括美国)需求放缓的现实逻辑。目前,WTI原油期货价格仅为74美元,再度创下年内新低。

  金融指标上,2年期与10年期国债收益率近日倒挂幅度高达80个基点,创下1981年来最大的幅度。该指标往往被视为美国经济衰退的相对准确的领先信号。1988年以来,倒挂现象大致发生了4次,也都引发了后来的经济衰退与危机。

  从各种数据以及逻辑推演来看,美国经济将会在明年一季度开始迎来快速下滑。其实,我们从美国硅谷、华尔街的裁员潮也能端倪一二。巨擘集团们正为强化避险措施,同时也说明2023年的美国经济可能会比预期差。

  美国房地产市场会愈加冰封,将给黑石带来更大的冲击与麻烦。毕竟BRIET基金超过70%的资产投资于美国的西部和南部。

  03尾声

  海外楼市泡沫一个一个破裂。

  在新西兰,10月房价比今年1月峰值时下跌11%。在瑞典,9月房价也比3月时的峰值回落11%。在加拿大方面,9月份全国房价环比下跌3.1%,是自1999年有可追溯数据以来的最大单月跌幅。在韩国,10月全国公寓价格环比下跌1.20%,这是自2003年11月数据统计以来的最大月度跌幅,首尔公寓价格环比下跌1.24%,降幅超过整体,连续第9个月下跌。

  牛津研究院最新一份报告预测,加拿大房价可能下挫30%,新西兰房价或下滑20%,澳州房价可能下降多达20%。这是2007-2008年最令人担忧的楼市前景。

  雪崩之下,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当然,也包括在疫情期间大势扩张地产业务的黑石集团。苏世民已经年过7旬,经历八次大危机而不倒。希望这一次重大流动性危机也能惊险过关。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登录 注册 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