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

风头无两的ChatGPT,带出2023最热赛道

  科技巨头、互联网大厂的焦虑持续已久。

  人工智能技术掀起的浪潮从未褪去过,一路“狂飙”的ChatGPT是眼下最瞩目的一股。2023年1月末,在上线仅两个月后,其母公司OpenAI就宣布,ChatGPT月活用户已达到1亿。

  而达到这一数字,TikTok用了9个月,Meta(Facebook)用了4年半,Twitter则是用了5年。ChatGPT的火热肉眼可见,这一史上用户增长速度最快的消费级应用程序,引发了众多科技界巨头的各种眼红、怀疑与恐慌。

  为什么会是ChatGPT?突然的爆火背后有何来头?

  ChatGPT到底是什么?

  一个会说“人话”的AI。

  在人工智能(AI)这个始终快速发展的领域里,语言模型ChatGPT是目前最有前途的进展之一。1月23日,微软确认了OpenAI的第三轮数十亿美元投资;2月8日,微软又整合ChatGPT产品至其搜索引擎产品Bing当中。

  在与ChatGPT的对话界面上,可以看到替学生写作业、替打工人写代码、甚至代写辞职信的诸多场景,用户可以与其讨论各种刁钻问题,进行各种天马行空的对话与闲聊。

  作为OpenAI的首席执行官,山姆·阿尔特曼(Sam Altman)这样形容ChatGPT的流行:“这绝对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但我认为这仍是它的一个非常早期的阶段。事实上,这将是一条持续的指数式的技术改进之路,并且它对社会的积极影响也将呈指数性攀升。”

  那么问题被抛出了:Siri也可以与人进行对话,各大搜索引擎也可以提供信息,为何蹿红的为会是ChatGPT?

  ChatGPT的成功可以归功于几个因素。

  首先,OpenAI与微软的合作关系使得更多的资源和支持被投入到ChatGPT的开发中,这使得OpenAI能够在更大的文本语料库中训练模型,从而获得更高的准确性和更广泛的应用。

  此外,除了Bing以外,微软还将ChatGPT整合到了其Azure人工智能平台,使更多的用户和企业可以广泛接触并使用这项技术。

  ChatGPT突然流行的另一个原因还在于,生成对抗网络(GANs)的爆发和语言模型的进步。GANs允许创建能够产生新的原创内容的人工智能系统,为人工智能应用开辟了广泛的新可能性。这与ChatGPT等先进的语言模型的发展相结合,导致了一个新的人工智能时代,机器可以理解和生成类似人类的文本,并具有显著的准确性。

  总而言之,比起Siri,ChatGPT在原始处理能力和提供深入答案能力方面更胜一筹,比起搜索引擎,ChatGPT可以实现“模糊搜索”到“精准推送”的跨越,用户无需在众多内容里去筛选对比就可以得到最合适的答案。

  ChatGPT可以持续理解人类的文字意图,从而实现连续多轮交互对话,继而使用户感到“有语义空间可共通、有思想价值可交流”的智能感,在这一点上,同类型的诸多产品难以望其项背。

  行业巨头抢滩AIGC,一级市场掀起投资热

  ChatGPT一经推出,惊艳四座,也拉响了同行的“红色警报”。

  国际上,为与ChatGPT抗衡,谷歌推出了聊天机器人“巴德(Bard)”。2月9日,为演示Bard的新功能,谷歌却在回答问题时尴尬出错,引发外界对于Bard准确性的担忧,这也拖累谷歌股价大跌逾7%,市值蒸发1061亿美元(约合7203亿元人民币)。

  再观国内,作为传统互联网大厂的百度,拾起了ChatGPT类应用产品在中国的第一杆枪。2月7日,百度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一则简讯——《官宣:文心一言》。据介绍,文心一言正是百度内部所研发的类ChatGPT聊天机器人,其英文名称为ERNIE Bot。

  百度方面表示,文心一言将于今年三月份完成内测,面向公众开放。许多业内人士表示,考虑到谷歌和微软的推进节奏,文心一言开放内测的进度还有可能继续提前。

  由于ChatGPT暂未在中国开放注册,许多想体验的中国网友或只能望洋兴叹,或只能寻找国内的“山寨版ChatGPT”过把小瘾,这也为以百度为首的中国AI厂商提供了巨大机遇。据悉,目前文心一言已进入上线前的最接冲刺阶段,而相关消息的曝出,也使百度港股一度暴涨超17%,市值增长约700亿港元。

  除了自主研发相关产品以外,股权投资也是科技公司们增强AIGC领域护城河的一大关键策略。

  早在今年1月宣布向OpenAI进行数十亿美元投资以前,微软在2019年、2021年就已两度注资OpenAI。而在积极研发Bard的同时,谷歌又在今年2月向AI公司Anthropic投资3亿美元,拿到约10%的股权份额,据悉,该公司最新投后估值达195亿元。

  中国国内有关AIGC的投资热潮则率先由小冰公司掀起。2022年11月,在由高鹄资本作为财务顾问,由高瓴投资、IDG资本作为投资方的牵引下,小冰公司完成了10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据了解,小冰公司是微软旗下一家致力于人工智能的企业,由微软于2020年7月宣布将人工智能小冰业务分拆为独立公司运营。小冰框架是全球实际落地及完备度最高的AI Being基础框架,在AIGC领域的商业化成果也已广泛应用于金融、文化、纺织、旅游等垂直领域。资料显示,前述融资主要用于加速AI Being小冰框架技术研发,推动数字员工普及。

  据中信建投测算,按2021年包括游戏、短视频、直播、剧集、电影、综艺、在线音乐、图片版权、网络文学等数字内容领域1万亿元的规模来计算,AIGC的市场空间可达1千亿元。此外,AIGC还将应用到建筑、医药等其他领域。在如此高阔的市场空间天花板之下,资本围绕AIGC的投资热情将继续升温,在短期内未见冷却的趋势。

  一边是风光无限的发展前景,一边是激进发展的风险桎梏

  继UGC、PGC、OGC之后,作为AIGC(AI generated content,人工智能生产内容)的代表,ChatGPT像“全能战士”一般,可以撰写出人们要求的几乎任何类型的书面材料,这对各个行业的潜在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例如,在客户服务领域,ChatGPT能够模仿人类语言习惯甚至是方言,可用于24小时在线服务,完成自动化重复性的任务,创建出更具人性化的聊天机器人,从而使人类能够专注于更复杂的任务。在医疗保健行业,ChatGPT可用于协助医生和护士进行诊断和治疗建议,简化医疗保健过程,并可能改善病人的治疗效果。此外,ChatGPT还在改变着我们消费信息的方式,它能够生成个性化的新闻文章、摘要,甚至是整本书,极大地大大改善了信息的获取效率。

  随着数据量的增加和技术的提升,GPT系列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将继续提高。它们的应用领域也将不断扩大,在聊天机器人、智能助理、信息检索、文本生成等领域都有难以量化的潜力。包括教育、金融和营销等在内,强大的ChatGPT似乎能够推动无数个行业的创新,它的可能性近乎是无限的。

  乘胜追击的神话并不鲜见,近日,ChatGPT又基于先发优势,推出了20美元/月的订阅服务“ChatGPTPlus”。硅谷及科技领域专家均表示,ChatGPTPlus的出现,再次证明人工智能正加速度从垂直领域走向通用赛道,其商业潜力无可限量。

  正如出门问问创始人兼CEO李志飞在公开访谈中曾谈到的那样,“目前可能90%的创作都是人来做,剩下10%由机器辅助。在未来,这个比例完全有可能反过来,大部分的创作都由机器来生成。AIGC时代,知识创意类的工作流将会被重构。”

  风光无限的发展前景是ChatGPT的A面,随着热度、关注度和使用度的持续攀升,ChatGPT发展中逐渐暴露出的B面也越来越为人所担忧。

  为了能够尽快占领用户的心智与认知,ChatGPT在法律与伦理方面的合规性似乎并未有太多约束。当被用户要求忽视伦理道德去谈论有关凶杀暴力等方面的问题时,ChatGPT的“坦诚”程度令人心惊。另外,尽管它能够提供某一话题或问题的最佳答案,却往往无法给出该信息的真正来源,在知识产权领域“频踩红线”。

  除此之外,与其它人工智能产品曾经历过的弯路相似,ChatGPT背后的数字安全威胁依然存在。从2月份开始,微软和亚马逊于都已相继宣布禁止公司员工向ChatGPT分享信息内容,作为OpenAI股东之一的微软,其内部工程师也警告不要将敏感数据发送给OpenAI终端,因为OpenAI可能会将其用于未来模型的训练。

  尽管ChatGPT带来的数字化红利明显,但缺乏了对法律、道德与伦理的重视,还是有可能被困于激进发展的风险桎梏中。不妨想象,当Google、Meta等科技巨头在这种激进的商业态度之下、激烈的商业竞争之下推出各自ChatGPT式的产品,对于人工智能行业的长期发展可能会产生非常深远的负面影响。而这场无底线、长时间的人工智能军备竞赛,甚至有可能造成技术进步的锁死、科技文明的停滞。

  ChatGPT的火遍全球,象征着AIGC将成为2023年最火热的赛道。

  但国内玩家在入局分羹之前,还需认识到ChatGPT的成功并非轻易便可复制。AIGC在国外拥有的成熟商业模式,在中国国内未必会有,国内用户为该类软件付费的付费能力和付费意愿,导致现阶段的商业化土壤还未达到优渥程度。

  风口一直都有,但如果一味地对风口进行简单粗暴式COPY之后,留下的将会是一池活水还是一地鸡毛,尚未可知。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登录 注册 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