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

秘密挑战AlphaFold、对标ChatGPT,竟然是这2家中国公司

  图片:文心一格AI

  1/美国人眼里,谁是中国AI好公司

  美国一直恐惧在人工智能领域会被中国超越,因为美国的确看到了中国的AI产品很棒!比如移动支付、无人机、智能制造、智慧医疗、以及华为智能座舱、百度无人驾驶等等。

  2022年7月,谷歌AlphaFold官宣预测完成2亿蛋白质结构并开源之后,我国学术界就开始苦苦追寻中国版AlphaFold。数日来,ChatGPT爆火之后,中国很多人开始不淡定了,埋怨BAT互联网公司平庸,让中国科技公司反思。这几年一直不被国人看好的百度,却是美国人眼里优秀的中国AI公司。还有美国心心念念想掐死的华为,也是美国人眼里快速成长的AI巨头。华为不仅挑战美国通讯,还在2021年秘密进入了生命科学领域,华为昇思MindSpore直接挑战谷歌AlphaFold。百度官宣文心一言3月份上线的,正式对标ChatGPT。从目前实力看,华为、百度很有可能成为中国AI双巨头。华为智能座舱和百度无人驾驶已实现商用,华为在人工智能领域涉猎很广,包括智慧煤矿、智慧安全、智慧质检等方方面面。百度除了无人驾驶之外,还研发了数字人家族,研发了文心一言和文心一格。强调一下,文心一格是AI作画,也可以说是图片处理器。

  在人工智能方向,华为、百度、阿里、腾讯、科大讯飞等这些公司,很有可能成为世界级AI巨头,在美国人眼里都是中国AI好公司,视为重要竞争对手。

  2/ChatGPT写不了“大文章”,但可以当助手

  ChatGPT系出名门,由微软、英伟达、特斯拉等一系列美国科技巨头联合打造。马斯克评价称ChatGPT 好得吓人(scary good),比尔盖茨评价ChatGPT不亚于PC操作系统。

  ChatGPT并未在中国上线,就在中国火得一塌糊涂,连续霸屏,绝对为ChatGPT做足了免费广告。说明了什么?我认为有一下三点可能。

  1、ChatGPT在西方国家上线后,的确很有趣,用户飙升。2、中国人对AI产品及对新生事物接受度极高,比如手机支付,比如刷脸,中国人的脸可以随便刷,几乎没有悬念。3、媚外永远是中国人的一大特色。只要是西方国家生产的东西,就认为是好的。其实也真好。

  传说很多人使用ChatGPT写演讲稿、写论文、写报道等。我也借用一个美国朋友手机号,注册了ChatGPT。我第一次向ChatGPT发送:“你会写文章吗?你会不会抢了我的饭碗呢?”ChatGPT回答:“我当然会写文章了,你必须明确文章中心思想和文章要点、要素,为我提供更多的举例说明。人类创造了我,我是为人类服务是我的本职。尽管我很聪明,我依然在学习阶段。”

  我第二次向ChatGPT发送:“你帮我写篇文章吧?中心思想:论述美国和中国在人工智能上谁会领跑世界?要点:分别阐述美国和中国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各自优势。”

  ChatGPT在文章中写道:“目前还不好说。美国人工智能在底层技术、算力技术和算法创新迭代方面领先世界,中国在移动支付、无人驾驶方面做的很棒!这可能基于中国具备海量数据积累,中国庞大的AI产品消费市场,具有任何国家不可比拟的优势。”

  ChatGPT写的文章很短,根本不是我想要的长篇大论,倒较为靠谱,可以作为资料用。也就是说,ChatGPT根本写不了“大文章”,替代不了有个人创意的作者,也替代不了新闻记者,因为第一手新闻资料必须由人来写,ChatGPT拿到原始数据才能进行加工生成。

  在我看来,ChatGPT使用起来很像一个升级版搜索引擎,更像一个文字处理器。传统搜索一搜一大片数据,几万、几十万条。而ChatGPT可以生成一篇独特的内容,可以给到一些新颖的思路,可以说很有趣。不但抢不了作者的饭碗,还可帮助作者把文章写的更好。

  3/百度卷向OpenAI,靠什么?

  百度宣布将于3月在中国推出类似ChatGPT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文心一言”,卷向OpenAI。

  OpenAI由“硅谷钢铁侠”马斯克,美国创业孵化器Y Combinator总裁阿尔特曼、全球在线支付平台PayPal联合创始人彼得·蒂尔在2015年联合创立,并由微软和英伟达在资金和技术上深度加持。2019年7月,微软对OpenAI进行了10亿美元的初始投资,成为OpenAI技术商业化的“首选合作伙伴”。

  微软作为全球顶尖的云计算巨头企业,其拥有全球领先的数据中心布局与算力规模,微软超强AI算力背后,则是GPU巨头企业英伟达全球领先的高性能AI芯片。

  微软与英伟达联合打造了“世界上最强大的人工智能超级计算机”,且建立了规模庞大、成本高昂的AI专用芯片集群,旨在处理训练和扩展人工智能所需的巨大算力。英伟达还专门为OpenAI设计了世界上第一台单机箱深度学习超级计算机——NVDIA DGX-1,类似NVDIA DGX-1这样的高性能产品,对中国禁售。

  随着在技术与产品上的重大突破,微软于2023年1月份,又宣布以290亿美元估值加注投资OpenAI 100亿美元,同时其旗下的浏览器、搜索引擎必应、Office与云计算平台Azure等产品线,都将深度整合ChatGPT。

  与OpenAI卷,百度靠什么?

  百度已在人工智能领域深耕十几年,累计研发投入超1000亿元。2021年,百度深度学习专利申请量、自动驾驶专利族数量均排名全球第一,并荣获人工智能交互领域的唯一中国专利金奖。

  百度是做传统搜索引擎的,这是最大的优势。据介绍,ChatGPT的相关技术百度都已有涵盖。在人工智能四层架构中,百度有全栈布局,包括底层的芯片、深度学习框架、大模型以及最上层的搜索等应用。芯片有昆仑芯、深度学习框架有飞桨(拥有LP文本、视觉、多模态等网点)、大模型方面有文心。

  李彦宏表示,AI从理解语言,理解文字,理解图片和视频,走向了生成内容。AIGC将颠覆现有内容生产模式,可以实现以十分之一的成本,以百倍千倍的生产速度,创造出有独特价值和独立视角的内容。

  3/AI生命科学,华为挑战谷歌

  目前,谷歌是世界公认的最强人工智能公司,旗下是伦敦神经网络公司DeepMind创始人德米斯·哈萨比斯(Demis Hassabis)是一位神经学科学家兼程序师。

  2016年3月DeepMind开发的AlphaGo人工智能机器人以4:1击败韩国围棋冠军李世石,成为人工智能领域里程碑事件。同年DeepMind开始做蛋白质折叠问题,开发了一款蛋白质结构预测程序,叫AlphaFold(阿尔法折叠)。这是一个人工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系统。

  2022年7月,DeepMind震撼官宣,AlphaFold已经预测出全球几乎所有已知蛋白质结构,完成了整个人类已知2亿多个蛋白质和蛋白组的预测,并完全公布数据库,这又一个横空出世的里程碑。德米斯·哈萨比斯称,自从人工智能创造出这个强大的新工具之后,用户现在查找蛋白质的3D结构几乎就像在谷歌搜索关键字一样容易。

  我国学术界纷纷在网上询问,有没有中国版AlphaFold?网友回答,没有。

  在我看来,AI工具解析蛋白质结构要比这个ChatGPT文字生成器在技术上更尖端,在价值上更有意义。因为蛋白质结构解析主要用于设计药物和征服人类疾病。

  AlphaFold是谷歌在AI生命科学领域的成就。那么中国,究竟谁来挑战谷歌AlphaFold呢?作为挑战者华为出现了,也就是说在2021年,华为秘密进入了AI生命科学领域。

  面向人工智能领域,华为自研了“达芬奇(DaVinci)架构”。2021年11月,昇思MindSpore团队与昌平实验室、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和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深圳湾实验室高毅勤教授课题组联合推出基于AlphaFold算法的蛋白质结构预测推理工具,并在2022年2月实现训练的全流程打通,效率同比提升2-3倍。

  就在2022年4月,基于全场景AI框架昇思MindSpore开发的蛋白质结构预测模型在全球持续蛋白质结构预测竞赛CAMEO上超越AlphaFold,拿下CAMEO竞赛第一。这是中国的人工智能在蛋白质领域的重大突破,填补了中国AI基础软硬件在蛋白质结构预测领域成绩空白,

  由中科院和华为联合发布的基于昇腾AI和昇思MindSpore AI框架的“紫东、太初”大模型,在获取柔性机器人传递的视觉、触觉信号后,自动完成跨模态融合,从而实现神经外科手术的自主理解;并在VR数字孪生技术的加持下让大脑内部结构一目了然,帮助柔性机器人实现纤细柔性手术工具在颅内的精准控制,控制手术误差小于1mm,该成果得到协和医院的数据及技术支撑。

  2022年7月,基于昇腾AI的MicroNeuro颅内微创手术机器人系统首次亮相香港。MicroNeuro颅内微创手术机器人系统由CAIR执行副主任刘宏斌主持研发,基于全球首个三模态大模型“紫东、太初”和柔性机器人两大核心技术,在柔性手术器械触觉感知及精准运动控制等多项技术上均位于世界前列。

  该系统能在大幅减小对脑组织的创伤情况下,更安全与快速地完成颅内深部的病变治疗。

  谷歌进入生命科学领域较早,2013年谷歌成立了一家专注于衰老和长寿的制药公司Calico。2021年DeepMind宣布成立了一家名为Isomorphic Labs的新药发现公司,尝试使用人工智能来发现新药。

  未来华为昇思MindSpore还将助力国内相关基础研究,推动生命各分支学科的进步,促进创新制药行业的发展。

  在生命科学领域,可以说华为既是谷歌的追随者,也是谷歌的挑战者。利用AI技术+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基因技术揭开人类生命的奥秘,让人类生命健康长寿永远是科学的最高境界。

  联系我们:txm176(值班微信)广告及商务合作:电话18660411611投稿及采访约谈: 邮箱447377407@qq.com

  版权声明:制造界除发布原创文章外,亦致力于优秀文章的交流分享。转载须注明文章来源和作者;申请转载授权请在文末或后台留言。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登录 注册 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