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

爆火的ChatGPT,至少做对了这3件事

  从产品研发者的角度来说,相比谷歌、Meta、乃至于国内的百度和腾讯等传统互联网大厂的研究院或AI实验室来说,OpenAI胜在初生牛犊不怕虎、胜在年轻人的那股子冲劲儿、胜在一份看不见摸不着的使命感。如果OpenAI只是大厂的一个研究院或者部门,可能很难以破釜沉舟的姿态来做大模型。毕竟在大厂里“挖坑”“埋坑”已经是常事。

  马化腾也曾说过,大意是有些项目自己内部做,还不如投钱让外边的创业团队做。有大树可靠的团队很难孤注一掷,而孤勇者的精神也的确很少出现在大厂里。可能在2022年一些大厂的实验室还在思考怎么转型元宇宙,结果没几个月ChatGPT“浪潮”袭来,又得立马调转船头改方向、或者增加人手来做大模型。

  而OpenAI“小船一只”专心做好AI这摊事,大有躲进小楼成一统的感觉。一些OpenAI的工程师,宁愿放弃其他大厂的高薪offer,也要来到这里搞大模型。对于这些开发者来说,他们可能已经过了赚钱安身立命的阶段,而是来到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最高阶段——自我实现。要知道OpenAI所在的旧金山,云集全球最牛的开发者。他们根本不差钱,差的是让自己引以为傲的新成果。

  从企业管理者的角度来说,OpenAI的CEO山姆·阿尔特曼(Sam Altman)本身就是一个连续创业者,又在Y Combinator这样的著名创业孵化器担任过要职,可谓做项目(花钱)和看项目(投钱)两手抓。当初OpenAI找微软融钱的时候,要说山姆完全没有刷过自己这张脸那是不可能的,在创投圈浸淫多年,怎么也得有点人脉和影响力。而微软也的确大方,对OpenAI倾囊相助,最终OpenAI也的确没让微软失望。

  从产品运营方式来说,ChatGPT愿意承担可能的犯错成本,以完全开放的态度让用户去试用。在推出之前,OpenAI肯定知道ChatGPT可能会出现回答错误、甚至回答得政治不正确的情况,但还是选择在错误中迭代。更深一点,这可能要从西方社会的认知说起,他们有时不会特意营造完美,也能够为不完美道歉,这里可能要追溯到基督教的原罪论对于西方的影响(扯远了)。

  比如,比尔·盖茨东窗事发之后,并没有选择隐藏在幕后,而是照样接受采访,在被记者问起时他会再次认错。当然,这并非是犯错之后的摆烂,他的错误也确实应该受到谴责,但是他在屏幕前认罪的态度,也是很多东方企业家不太容易做到的。那对于ChatGPT来说,反正也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索性撒开脚丫子试试看,在错误中不断迭代。结果一试,一下子给一亿多地球人带来了新乐趣甚至是新工具。

  而对于远在中国的我们,虽然没能在大模型研发上领跑全球。但是,放眼全世界能把大模型做出来花儿的,也就中美两国以及少数几个欧洲国家。在ChatGPT面世之后,中国也是少有的立马开始奋起直追的国家。有人说,中国没能出现ChatGPT这样的大模型,是因为我们国家的母语是中文。当然,这只是多个原因中的其中一个。毕竟,计算机技术发源于美国,中国人写代码也必须得用英文。但是,中文有中文的优势,中国也有中国的优势。这种优势,不出意外会在2023年之内揭晓。

  作者:吕底娅 ,脚踪佳美,作光作盐。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登录 注册 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