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ChatGPT?】蓝江:生成式人工智能与人类未来生存境遇
编者按
2022年11月以来,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公司OpenAI开发的聊天机器人ChatGPT,迅速成为史上增长最快的消费级应用程序,引发广泛关注。ChatGPT的出现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引爆点,推动各国科技创新竞争进入新赛道。技术的跨越必然带来应用场景中的深入观察,无论人工智能服务变得多聪明,适应与满足人类发展需要始终是根本指向。面向未来,多维度多视域探讨ChatGPT对人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价值观念以及对产业革命和学术研究等的重要影响,有助于我们正确使用和管理这种技术,进而思考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
近期,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围内再次掀起了人工智能讨论的热潮。与以往的人工智能讨论不同,这次ChatGPT等应用让每一个拥有智能设备的用户都可以接触到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震撼。与之前科幻式和未来学式的人工智能遐想不同,这次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带来的是普通人的直接体验。也正是这种体验,让人们感觉到那个曾经离我们似乎很遥远的未来科技乌托邦,或许在不久之后就会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面对ChatGPT的流行和震撼,有人大感唏嘘,悲叹一些脑力工作者即将失业,人工智能将取代人工的恐慌再次甚嚣尘上。而科技乐观主义者也再次借用ChatGPT带来的热潮,让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式的未来科技神话又一次变成塞壬的歌声,让其信众为之如痴如醉。在ChatGPT产生初期的泡沫化繁荣和热潮逐渐褪去之后,我们有机会重新看待这个新的人工智能神话究竟为人类社会带来了什么。如何从哲学社会科学的角度认识生成式人工智能?如何思考在人工智能等新科技条件下的人类生存境遇?这些俨然成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必须面对的问题。
ChatGPT是由OpenAI推出的一款模仿自然语言的人工智能产品,它利用神经网络架构接受了大量数据和语料库的机器学习,具有模仿普通人对话和写作的能力。2022年11月,一则新闻让ChatGPT应用被推上热搜,一名学生用ChatGPT生成的论文,被教授打了高分。这是一个类似于图灵测试的结果,即ChatGPT生成的语言范本成功通过了具有很高知识素养的教授的评判,并获得了肯定。也正是这个结果,让无论支持还是反对人工智能的人,都感到无比震惊,也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关于ChatGPT的讨论热潮。
关于ChatGPT的讨论,迅速转变成“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人类”“人类的知识和能力在未来是否还有用”这样的议题。一些用户甚至在注册之后,以问出ChatGPT无法回答的问题而沾沾自喜,更有学者在媒体上发表文章论述,人类的某些能力(如艺术、理智思考、亲情等)无法完全被人工智能取代。这种讨论实际上只是重复了之前关于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恐慌和幻想,无益于真正揭示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究竟在何种层面带来进步和冲击。我们可以分别从四个层面来讨论ChatGPT的问题。
首先,数据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基础。ChatGPT之类的人工智能应用是基于大量数据库和语料库的生成式系统。ChatGPT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它吸纳了大量的数据进行机器学习。很多人工智能都依赖网络上生成的大量数据和语料库,这是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的前提条件。但是,我们不能简单地将ChatGPT理解为搜索引擎,因为ChatGPT这样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奥秘并非从一个静态的数据库和语料库中提取数据,而是更看重与提问和交谈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比如,在搜索引擎中,搜索主体用引擎工具在一个静态的数据库中实现排列算法,对于不同主体搜索同一个关键词,事实上在数据库中不会产生结果上的差别。但是,生成式人工智能不同。ChatGPT不是一个静态的数据库与语料库,每一次与对话主体进行交谈和互动,都会让生成式人工智能得到机器学习和成长,这次对话和下次对话可能有着明显的差异。比如,有用户让ChatGPT作一首七言绝句,但第一个提出这个要求的用户得到的可能是一首烂诗,但当对话足够多时,ChatGPT就可能从用户的需求中得出七绝需要押韵、有平仄、需要意境等,经过多次训练后或学会如何生成用户所需的七言绝句,甚至能够生成不同风格和意境的诗。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ChatGPT使每一个与它进行交流对话的用户成为最现实的数据库和语料库,每一次提问甚至嘲讽,都能促进ChatGPT的成长。在这个意义上,ChatGPT的数据库不是一个静态的数据库,而是大量用户将自己的经验直接授予ChatGPT来进行机器学习、让其得以成长的动态的数据库。
其次,算法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基本结构。生成式人工智能基本都采用神经网络算法,即将问题分解成诸多节点(神经元),让其自动互联和构成。这十分类似于乔姆斯基所说的生成式语法系统。乔姆斯基定义的“生成语法”是一套规则系统,不取决于预先设定的语言规则,而是提出了一种生成原则,让语言交流的对象在对话中直接生成属于自己的语法规则,这个规则就是生成语法。神经网络的生成预训练转换器,与乔姆斯基设想的语言模型是相近的,就是机器学习的网络十分善于利用基础的神经元连接的生成原则,学习和模仿任何与之对话的对象,并通过语言转化体现在表述之中。简言之,与生成式人工智能对话越多,提出的要求越复杂,越有利于神经网络算法的生成。
再次,算力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动力。今天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井喷式发展,除了因为有神经网络的机器学习算法之外,更重要的是算力的巨大进步。根据Similarweb提供的数据,仅2023年1月,ChatGPT平均每天接收1300万人访问,需要大量的算力。这意味着,未来ChatGPT的进一步突破式发展,需要更强大的算力才能达到人们在科幻小说中看到的情形,或许需要以量子计算机等新型算力机器的发展为前提。
最后,我们回到人的层面。准确来说,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不是超越人的存在,恰恰相反,生成式人工智能从一开始实现的就是与人的互动和共生。如果没有人类的话,生成式人工智能就失去了意义的根基。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或许可以走一条非人路径,但这种路径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以高校学生提交ChatGPT生成论文的案例来解释,这个案例最精彩的地方并不在于ChatGPT生成了这样的论文,而是在于作为人类教授将这篇论文视为一篇人类学生撰写的论文。换言之,ChatGPT实现了与人类的交往,它生成的论文的参照物是人类的语言体系和知识系统。因此,我们真正感到震惊的不是ChatGPT多么智慧,多么超越人类。恰恰相反,我们感到震惊的是ChatGPT竟然可以这样“像”人,我们竟然无法辨别出它的作品是否是人类的创作。
正因如此,我们可以重新思考生成式人工智能为我们带来的生存境遇。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价值在于,它参与到人类的知识和经验之中,其目的并不是彻底取代人类,而是形成我们的身体经验和人工智能的神经网络经验的交互与对接,让基于人类身体的碳基伦理和基于神经网络算法的硅基伦理可以在一个共生的层面结合起来。我们可以再次聆听马克思的教导,人从来不是抽象的存在物,任何人的存在都是一定历史阶段上的产物。技术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机器化、电气化、数字化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人类的生存境遇发生了巨大变革。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当然不是人类末世论的预兆,恰恰相反,它或许可以成为我们走向更加美好未来的新契机。
(作者系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责任编辑:崔晋
新媒体编辑:刘星
历史阅读
点个“在看”不失联